审美脱序与大众美学崛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清华;民间理念的流变与当代文学中的三种民间美学形态[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言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民间话语[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王丽娟;论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以“连环计”故事为例[J];文学遗产;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现品;一张不断被重新涂写的羊皮纸——试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民国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艳;民间的当代价值[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远波;干部、游子、作家与三重视野[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文静;女性视野的丰富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房芳;世纪末文坛的“民间”与“知识分子”论争[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继锋;试论1985以后中国当代小说的非历史化品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耿文彦;论刘庆邦小说的民间立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王磊;民间孕育的精灵[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相娟;民间的行走 精神的长旅[D];郑州大学;2006年
9 刘艳梅;对“身体写作”现象的思考[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秦立宁;过士行剧作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朝阳;;论当代美学多元格局的建构[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2 王珂;;试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审丑转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马龙潜;;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指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闫娟;;试析转型期审美文化的基本表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建峻;;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研究的新动态——全国“审美文化与美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黄河学刊;1997年02期
6 成艳婷;;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段吉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英国: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的起源与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8 朱立元;路程;;试论创意产业的审美向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青君;;《体验经济时代的审美快乐》[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健平;;论中国审美文化接受模式的大转换[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顾凤威;;后现代的审美悖论与马克思的科学预见[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亢宁梅;;从自我的符号到审美意识形态的代码——中国农民画审美性质分析[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法;;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从美学范畴体系的角度看当代西方两个美学新范畴[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9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爱民;审美文化应肩负起引导社会风尚的责任[N];文艺报;2006年
2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3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N];解放日报;2006年
4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志荣;生活中的美学[N];新华日报;2007年
5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6 毕会娜;新形势下的新发展[N];文艺报;2008年
7 张晶;审美文化的现代性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肖鹰;伦理的恶影响美学的美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赵勇;审美文化与消费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3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雷;摇摆于“灵韵”与“震惊”之间的艺术怪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桂花;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超级女声”[D];郑州大学;2007年
5 郭丹丹;当代审美泛化的现状、解构及其走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何池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前瞻[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玉兰;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袁梦雅;当今媒体特点及其对大众审美影响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10 彭邦松;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2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8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