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兰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9:58
【摘要】:中国兰作为一种珍贵的观赏植物,以其自然属性附带高雅成为中国文人生态友好的文化表达。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历史进程中,完成了人格化的蜕变,成为自带强烈性格特征的中国兰文化。生态美学是对工业文明下以人为主导驾驭改变自然观的反思,是对“艺术中心论”的反思与超越。中国古代的天人观中,自然作为农耕时代下人类生存的根基,是人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本文以生态美学为起点研究中国兰文化,参照植物文化和中国兰文化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对传统生态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也对当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首先以中国兰的植物属性及观赏价值为基础,阐释出其与生态审美的关系,将生态美学的理论思想同中国兰文化相结合;通过对中国兰文化发展历程的简要总结,了解到中国兰丰富的生态审美意涵;挖掘国内外生态美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兰文化研究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阐述中国兰文化生态美学的表现形式,传统社会变迁,使中国兰脱离了原始物质状态,被加以人的意志和理想,塑造出高雅,脱俗,独立的气质。从文学作品、绘画艺术、园林景观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国兰文化的生态美学表现形式,通过中国兰文化的价值传承理解中国传统的生态美学智慧。最后从当今生态审美的观念出发,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方针,阐述消费语境下审美文化的建构,选取今时艺兰的代表人物,介绍国兰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了解消费时代下人们对于国兰文化发展的态度,着重描写中国兰文化在当今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阶段所引导的生态审美观,将中国兰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同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渗透,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图文】:

中国兰,画法,叶片


常按“起、提、按、起”的勾勒顺加或减少都可以影响画面的律动螂肚的形状;互,称为“交凤眼”;素,如“女”字,,即两条线不应平意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审美条件,天生的美,具有无限的潜能,在创用笔法再造心、腕的内在动势。折取势,刚劲中带有柔意,曲折中腕力的增加或减少都可以影响画面虽然描绘国兰大多只需数笔,但是即使兰叶多到数十叶,也不可每叶条的布局应在彼此穿插中实现合理,不能重叠,叶叶相匀是大忌,兰叶打结。

画法,国兰,画坛,审美特征


图 2-2 中国兰花朵画法ig.2-2 Chinese orchid flower painting 和美感,传统写意兰花形成了一、疾驰等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为写意自由现中,同时伴随着对自我的认识现出一种天真自由。古来画家体物“胸有成竹”,都是画坛佳话。自然发生着富有隐喻意味的本质型上讲求变化统一,在注重形似书画为一体。在单纯描绘国兰的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82.31;B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权;沈颖;;试论中国“竹”文化的生态美学:形态、价值及其意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任栩辉;叶彬彬;刘青林;;植物文化及其在文化建园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5年01期

3 艾伦·卡尔森;赵卿;;生态美学在环境美学中的位置[J];求是学刊;2015年01期

4 曾繁仁;;关于“生态”与“环境”之辩——对于生态美学建设的一种回顾[J];求是学刊;2015年01期

5 陈清硕;;生态学意义上的城市审美观照[J];中国名城;2014年12期

6 王全权;;梁希生态美学思想探微[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刘心恬;;论明清园林设计理念的生态节制观[J];大众文艺;2012年20期

8 高建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复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周华君;;兰花的儒道佛文化内涵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03期

10 朱志荣;论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与审美本质[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683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683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