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
发布时间:2017-04-09 17:05
本文关键词: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泽厚实践美学崛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之思想昂然高蹈,其“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一举打破了当时美学领域蔡、朱、吕三家对峙的僵化格局,引领中国美学走向新的唯物主义发展路径。七、八十年代,李泽厚着手建构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人类学本体论),提出了双重“自然人化”、“工具本体”、“心理本体”、“文化心理结构”、“积淀”、“新感性”等一系列崭新的范畴和命题,以树立“主体性”为旨归,以“人的解放”为号召,在学界产生极大影响,以李氏为代表的实践美学一时成为国内美学主流,他本人也博得了“思想库”之美名。八十年代末,面临中国现代化问题,李先生又进一步营造“个体主体性”、“情感本体”等审美的“乌托邦”,以期为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增添一份真切的人文关怀。 李先生既是美学家,又是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美学研究兼具艺术家的热忱敏感、哲学家的广阔视界和思想家的深邃思考。在他的美学中,中西、古今贯通,文史哲兼融,既有着“六经注我”式气魄和智慧,又有着“不立不破”式原创精神。李先生治学不类象牙塔内的学究做高头讲章,他始终直面时代潮流,关注社会、人生主题,研究西学(如马、康)是为了“中用”,研究传统(如儒、道)是为了“今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李氏实践美学探索历程实际上反映了整个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的发展进程,其地位之重要,影响之重大,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家新的美学能够真正取而代之。不管认同与否,它实际上已构成中国当代美学肌体中的主要骨架。考察李氏实践美学,,几等于考察整个当代中国美学。作李氏实践美学思想研究,其意义自不待言。 李氏实践美学源深流广,且在坚持中不断发展、更新,横向静态把捉不易,故本文主要按其美学思想发展的动态逻辑历程,纵向论述,横向展开。纵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始创实践美学;中期,建设主体性实践美学;晚期,营构情感本体。每一阶段又横向展开为三个层次: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在此概论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李氏实践美学的学理贡献与不足,以期从正反两方面探掘其主要思想内核。最后总结李氏实践美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特征、方法以及当代意义,以为更有效地发掘、利用李氏实践美学思想资源垫下铺路之石。
【关键词】:李泽厚 实践 自然的人化 主体性 情感本体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3
【目录】:
- 一、 历程与成就8-30
- (一)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8-14
- (二)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成熟14-25
- (三)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更新25-30
- 二、 问题与反思30-43
- (一) 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31-34
- (二) 实践活动与审美活动34-38
- (三) 积淀与突破38-40
- (四) 工具本体与情感本体40-43
- 三、 特征与方法43-55
- (一) 直面时代43-47
- (二) 多元会通47-50
- (三) 六经注我50-52
- (四) 转换性创造52-55
- 四、 结语55-58
- 注释58-60
- 主要参考书目60-61
- 致谢61-62
-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62
本文关键词: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