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字型视觉刺激的审美偏好
发布时间:2017-04-15 16:05
本文关键词:类字型视觉刺激的审美偏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美”或“丑”来评价事物,可见对美的评价是我们对事物审美体验的外在表现。以往的研究表明,审美过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的特征(比如颜色、复杂性、方向性、对比度等)以及主体的特征(比如年龄、认知方式、专业水平、个人经验等)。此外审美体验还受到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关于审美体验的心理机制,Leder的信息加工模型较为全面合理,该模型假设审美体验是输入、中间加工以及输出三个部分组成,并受到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共同影响。 审美偏好的研究以往大多使用几何图形、艺术品、照片等作为实验材料。而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形状具有二维图形特征。那么,汉字的结构形状是否符合视觉审美的规律呢?本研究以类字型视觉刺激为材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三个实验考查了字形结构和被试特征对审美偏好的影响。 实验一以单个刺激依次呈现的方式来考察字形左右差异、正字法和对称性三种变量对审美偏好的作用。结果发现字形结构左右差异作用显著,被试明显偏好笔画左少右多的字形;正字法作用显著,被试偏好符合正字法的字形刺激;对称性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左侧对称性作用大于右侧对称性作用。三个字形因素中,正字法的作用最大,左右笔画差异的作用次之,对称性的作用最弱。 实验二以刺激配对呈现的方式来考察同样的三种变量,字形左右结构差异和正字法的结果与实验一的结果一致,对称性作用在实验二中不显著。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知,与单一刺激依次呈现的方式相比,刺激配对呈现的方式可能会弱化审美体验的强度。 实验三以西夏文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认知方式的被试对字形左右方向性的偏好是否具有内隐态度。结果表明,场独立的被试对字形结构左右差异具有内隐的审美态度,该内隐态度与其在外显实验中的结果一致。 从实验结果可知,字形的审美评价符合以往发现的审美规律,其效应可以由认知加工的两半球偏侧化以及情感加工的两半球偏侧化来解释,因此本研究结果倾向于支持审美过程与认知—情绪加工的大脑两半球机能差异有关的假设。另外,从本研究的结果中可推测造字规则本身可能就符合审美规律,而这个假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证实。
【关键词】:审美偏好 类字型视觉刺激 字形结构左右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11-37
- 1.引言11-12
- 2.审美理论和模型12-21
- 2.1 早期的审美现象和规律12-13
- 2.2 Birkhoff的审美公式13
- 2.3 唤醒理论(arousal theory)13-14
- 2.4 多层次心理结构14
- 2.5 Chatterjee的神经心理学模型14-15
- 2.6 Leder的信息加工模型15-21
- 3.审美偏好的相关行为学研究21-31
- 3.1 以视觉刺激为主的研究21-27
- 3.2 以被试主体为主的研究27-31
- 4.神经生理方面的研究31-34
- 5.汉字的认知加工研究以及本研究问题提出34-37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37-72
- 实验一 单个呈现的字形刺激审美评价37-52
- 1.引言37
- 2.实验方法37-40
- 3.实验设计及实施40-41
- 4.数据与结果与分析41-49
- 5.讨论49-52
- 6.结论52
- 实验二 配对呈现的字形刺激审美判断52-61
- 1.引言52-53
- 2.实验方法53-54
- 3.实验设计及实施54-55
- 4.数据结果与分析55-59
- 5.讨论59-61
- 6.结论61
- 实验三 字形结构左右差异的内隐态度61-72
- 1.引言61-62
- 2.实验方法62-63
- 3.实验设计及实施63-64
- 4.数据结果与分析64-70
- 5.讨论70-71
- 6.结论71-72
- 第三部分 总讨论和总结论72-76
- 1.总讨论72-75
- 2.总结论75-76
- 附录76-78
- 参考文献78-84
- 后记8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祁佳;城乡3-5年级小学生美术作品审美偏好特点及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欣欣;大学生的颜色审美偏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类字型视觉刺激的审美偏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