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魏晋南北朝生态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8:21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生态审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之道。生态审美是相对于传统审美而言的,它是为了回应全球性生态危机、以生态伦理学为思想基础、借助于生态知识引发想象并激发情感、旨在克服人类审美偏好的新型审美观。随着生态审美的发展,中国古代美学中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彰显出无与伦比的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的觉醒与文的觉醒的重要时期,宗白华《美学散步》指出:“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生态审美观念的形成以及生态审美活动的开展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气候寒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资源尤为丰富,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自然环境的总体概况,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亦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态审美的展开提供了自然条件。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思想文化活跃洒脱;个体意识渐趋发展,精神解放,追求自由。这一时期士人开始亲近自然,怡情山水,但在不同的情境中对自然有着不同的态度,或者说不同的审美情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各有差异:或将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或注重生态群像的展示;或卧游以畅神;或遨游快心意等。 传统生态知识的积累为生态审美的开展提供了前提和背景,随着生态知识的积累,生态意识的提高,人们的审美也各有喜好:既有积极地、符合现代生态审美的审美活动,也有盲目效仿的跟风之举;既有天人一体、人物齐一的生态伦理思想,也有一丘一壑,淡然自适的生态审美体验。最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自然”作为品藻人物、品评诗文的审美原则,其生态审美意蕴值得深入挖掘。 通过把握中国古代生态审美及其背后的生态智慧,深入挖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审美,一方面为当下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理论资源和实践借鉴;另一方面,给予我们的审美活动以深刻的启示,克服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反思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天性和习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营造一个健康、诗意的栖居环境。
【关键词】:生态审美 生态知识 魏晋南北朝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3-09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6
  • 一、生态审美的界定9-10
  • 二、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0-12
  •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2-14
  • 四、结构框架与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发现自然与亲身体验16-26
  • 第一节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16-20
  • 第二节 亲近自然,雅好山水20-23
  • 第三节 亲身体验,感物吟志23-26
  • 第二章 生态知识的积累与把握26-33
  • 第一节 动植物学专著的出现26-28
  • 第二节 《齐民要术》中的生态观念28-30
  • 第三节 保护生态的诏令与措施30-33
  • 第三章 不同艺术门类中人对自然的态度33-45
  • 第一节 山水诗: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33-36
  • 第二节 咏物赋:怜孤雁之偏特36-38
  • 第三节 山水画:卧游以畅神38-40
  • 第四节 园林:逍遥步西园40-45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喜好45-58
  • 第一节 万物各适其所各寻其性45-49
  • 第二节 魏晋名士的雅趣爱好49-55
  • 第三节 “自然”的生态审美意蕴55-58
  • 余论58-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学位论文评闼及答辩情况表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2 肖鹰;;“真”:超美丑的自然审美主义——李贽审美思想论[J];河北学刊;2012年05期

3 连雯;;谢灵运《山居赋》的生态意识[J];鄱阳湖学刊;2010年05期

4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生态审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8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c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