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

发布时间:2017-04-16 16:19

  本文关键词: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致力于研究人类文化的文化人类学作为20世纪的一大显学,以其独特的田野调查的方法,形而下地给美学研究提供了活化载体。作为一种问题介入方式,文艺学、美学自觉从本体论角度探索人的生命的终极存在及其艺术和审美的发生与功能。美学与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的科学,主要受制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现代心理学中最具影响力和开拓性的当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美学与人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弗洛伊德继承了达尔文的衣钵,将对人类的思考深入到潜意识的层次,在人类学的边缘寻找人性的存在。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不仅描述心理现象,而且探究心理动机;不仅揭示心理规律,而且探究潜意识的心理机制。本文致力于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及其人类学思想方面打开一个认识人自身及文化的新缺口,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欲望与幻象之间探求弗洛伊德的美学之路。 弗洛伊德的美学与人类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其美学与人类学阐释的有效工具。弗洛伊德从图腾与禁忌的独特视角来探寻艺术的起源与审美的发生。审美渗透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中。弗洛伊德的美学思想以欲望为对象,在幻象与现实的两重世界之间寻求艺术与美的救赎,达成艺术与美的心理医疗效果。幻象的世界与对欲望的矛盾心理构成了文化心理的起点,弗洛伊德在人类学的扉页上添加了亦真亦幻的一笔,他揭开了固结在文化中的人类童年的创伤性经验。弗洛伊德的神话隐喻着人类更大的罪过:弑父恋母,一部文化史就是一部赎罪史。艺术与审美不是特权化的领域。审美幻象是俄狄浦斯欲望机制的有效表达,俄狄浦斯情结成为人类背负的永恒的十字架。 本文以俄狄浦斯情结为切入点,对弗洛伊德的美学与人类学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阐释,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弗洛伊德的文化哲学观。在对人类文化的研究中,弗洛伊德以俄狄浦斯情结为中心画了一个圈,俄狄浦斯实际上是弗洛伊德的自我镜像。他在德国文化的沃土中创造了一个现代的俄狄浦斯神话。第二部分阐释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图腾文化构成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神话—俄狄浦斯神话的原始建构。神话、传说、艺术等成为俄狄浦斯的暴力献祭的残存,成为幻想返回现实的有效途径,它们是俄狄浦斯欲望与幻想的仪式。弗洛伊德认为悲剧令观众感动的原因在于其本身的隐意和内容,命运的悲剧在于原罪的存在。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涉及悲剧范式
【关键词】:弗洛伊德 俄狄浦斯情结 审美人类学 图腾 禁忌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09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一、弗洛伊德以俄狄浦斯情结为基础建构的文化哲学观13-19
  • (一) 弗洛伊德的自我镜像13-15
  • (二) 以俄狄浦斯情结为基础建构的文化哲学观15-19
  • 二、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19-34
  • (一) 以俄狄浦斯情结为核心的原始图腾文化模式19-23
  • (二) 以俄狄浦斯情结为实质的梦的象征机制与神话思维23-25
  • (三) 俄狄浦斯的悲剧范式25-27
  • (四) 俄狄浦斯的艺术与美学起源27-34
  •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民俗学、审美人类学的关系34-39
  • (一) 精神分析学与民俗学话语的同构34-35
  • (二) 审美人类学与精神分析学的学科整合35-39
  • 结语39-41
  • 注释41-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祝欣;杜静宜;;浅析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J];学理论;2011年21期

2 于婧婧;;试论劳伦斯与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的异同[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3 郑世彦;;记奥托·兰克[J];大众心理学;2007年12期

4 姚小萍;;纪德的俄狄浦斯情结[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5 张虎;;“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胡红草;;影片《八部半》中女人影像的精神分析[J];今传媒;2011年07期

7 吴永红;;乔·克里斯默斯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恋母情结”原因探析[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9 王竹;;所多玛的悲歌——浅谈同性恋与外婚制起源的关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冯晓洁;胡进;;《父子情迷》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视角呈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文博;葛鲁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对弗洛伊德主义的评论工作[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王丕;;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述评[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郝亦民;;《女神》与“俄狄浦斯情结”及其它[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4 孔建英;;关于建构当代艺术心理学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5 于珊;;《天一言》中“天一”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康强;;谈年轻教师的“恋生情结”[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7 白云霞;;精神分析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对现代初期文化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大柔;;西方心理学辩证理论的开端及我国的趋向[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10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慧祥;被误读的弗洛伊德[N];财经时报;2006年

2 张颐武;精神分析的当下意义[N];文艺报;2002年

3 士曾;是弗洛伊德,还是福尔摩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钱林森 李伟;文学的精神分析再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高昕 天津电视台;人人都可能是小托托[N];中国电影报;2009年

6 顾墟;清癯而丰满的人生[N];文学报;2005年

7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安徽师范大学 谢昭新;课题组主要成员:李丽、黄静、许德、杨四平;透视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演变[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张敬伟;理性审视儿童着迷“魔幻化”[N];深圳商报;2007年

9 夏学銮;可贵的经验[N];山西日报;2003年

10 张建宏;变酒店人才流失压力为动力[N];中国旅游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大学;2008年

2 陆丽青;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曹海峰;精神分析与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5 宋琛;川端文学的精神分析阐发[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玲;索尔·贝娄主要作品中男主人公的受害特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孙燕;电影的观念: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孟秋丽;人类心灵的深层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海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弗洛伊德主义解读[D];云南大学;2010年

2 孙小光;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尹根德;论弗洛伊德主义和舍伍德·安德森的文学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卫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娟;论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契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启娜;文艺学视野中的俄狄浦斯情结[D];济南大学;2011年

7 廖欣;心理分析批评对作家作品研究的意义[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8 任宏炜;俄狄浦斯情结现代版[D];河北大学;2003年

9 张琼;跨语际旅行:弗洛伊德主义中国化问题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我弥留之际》之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1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