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颓废时代的艺术意志

发布时间:2017-04-16 23:10

  本文关键词:颓废时代的艺术意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雅明作为20世纪初的德国犹太思想家,他的思考集中反映了那个黑暗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他的多种立场和多重身份,也让后来的研究者们众说纷纭。不过,本雅明首先将自己看作是文学批评家,他是从对文学的批评中发掘时代的真相的。因此,本文将从本雅明的文学批评入手探讨他的思想关怀。对于本雅明来说,他的核心关切就是:在祛魅的现代,在神离去之后的世俗历史中,人的处境和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传统瓦解,意义崩溃,整体性坍塌为碎片,象征的光辉沦为寓言的废墟。确定性的真理丧失,与此同时却是各种神话对人们的魅惑和蒙蔽。人们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因此也就丧失了对真相的感知,而正是这种无知麻木的状况助长了神话的暴力,使人陷入神话的摆布,更加难以得到拯救。在这种情况下,本雅明主张重新认识往昔、认识自己、认识真相。他要冲破神话暴力和虚假的整体性诱惑,坚持从碎片中探究真理、获得觉醒。这就是他的认识论,他的世俗的启迪,同时也是他的救赎之道。在本雅明看来,虽然神已经隐匿,总体性的真理已无法直接把握,但是通过对具体的经验现象的研究却可以有助于真理的显现。他进行的那些对过去的挖掘和自然史的重建,无不是为了趋向真理,为救赎做好准备。可以看到,本雅明对真理本身的存在依然抱有信念,对弥赛亚的救赎仍怀有期待。但是,由于神之真理已然溃散,弥赛亚的到来也遥遥无期,本雅明深知这种信念终究只是一种绝望中的守望。对此,本雅明认为我们必须直面无神的废墟,通过对意义的沉思和对真理的追寻来坚守自身、朝向救赎。这就是身处这个颓废时代所应具有的意志,也是在这个神已拂袖而去的世俗世界生活所需怀有的英雄气概。 如果要在本雅明的诸多暧昧不明的立场中确定他的位置,本文认为,本雅明持有的是一种勇敢的现代立场。一方面,他直面祛魅的此世,承认灵光消逝的碎片状态,而不是逃向一个虚假的整体性的安慰;但另一方面,他对于真理的坚守又拒绝了后现代的虚无,始终保有对于超越的追求。这种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贯通心灵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瓦尔特·本雅明 俗世英雄主义 现代 废墟 真理 救赎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091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4
  • 1 绪论:诗人的勇气14-31
  • 1.1 时代变局中的本雅明14-18
  • 1.2 研究者眼中的本雅明18-2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9-23
  • 1.2.2 国外相关文献23-26
  • 1.3 选题意义与论文构思26-31
  • 2 波德莱尔的“忧郁和理想”31-66
  • 2.1 在震惊中灵韵消散32-42
  • 2.1.1 累积的经验与片刻的震惊32-34
  • 2.1.2 波德莱尔笔下的两个主题和两种时间34-39
  • 2.1.3 经验的贫乏与灵韵的消逝39-42
  • 2.2 幻境与废墟42-50
  • 2.2.1 商品的狂欢42-44
  • 2.2.2 新奇的幻境与永恒的轮回44-48
  • 2.2.3 现代性中的古代性48-50
  • 2.3 谁是现代生活的英雄50-63
  • 2.3.1 现代英雄的各种化身51-55
  • 2.3.2 波德莱尔的英雄使命:阐明现代性55-59
  • 2.3.3 本雅明的英雄诉求:从现代性中觉醒59-63
  • 2.4 小结63-66
  • 3 歌德的妥协和决断66-95
  • 3.1 歌德对神话魔力的屈从与反抗66-74
  • 3.1.1 小说《亲和力》中的神话因素66-69
  • 3.1.2 歌德对自然力量的敬畏69-72
  • 3.1.3 挫败神话的努力72-74
  • 3.2 小说中的命运与拯救74-81
  • 3.2.1 长篇里的软弱与中篇里的果决74-77
  • 3.2.2 美的表象与和解的表象77-79
  • 3.2.3 激情与爱情——从美到崇高79-81
  • 3.3 本雅明写作《论歌德的<亲和力>》的意图81-92
  • 3.3.1 用决断打破神话暴力82-85
  • 3.3.2 为真理而反对神话式崇拜85-89
  • 3.3.3 关于神话暴力的批判89-92
  • 3.4 小结92-95
  • 4 卡夫卡的绝望和希望95-122
  • 4.1 弱者的绝望95-105
  • 4.1.1 面对生存的无能为力95-98
  • 4.1.2 法的暴力98-102
  • 4.1.3 变形之态与忘却之罪102-105
  • 4.2 真理的溃散105-110
  • 4.2.1 真理坚实性的消解105-108
  • 4.2.2 卡夫卡的寓言式写作108-110
  • 4.3 寻找出路的希望110-120
  • 4.3.1 小小的计谋——战胜神话暴力的童话110-114
  • 4.3.2 通过学习通往正义114-117
  • 4.3.3 无路之路与无望之望117-120
  • 4.4 小结120-122
  • 5 德国悲悼剧之“颓废时代”的“艺术意志”122-155
  • 5.1 颓废时代:衰败的历史与悲悼的自然122-138
  • 5.1.1 何为悲悼剧?123-124
  • 5.1.2 脱离救赎史的世俗历史与抛弃天恩的造物124-128
  • 5.1.3 反抗神的骄傲与远离神的悲悼128-134
  • 5.1.4 价值的虚无与忧郁者的沉思134-138
  • 5.2 艺术意志:言说的冲动与寓言的救赎138-153
  • 5.2.1 从象征到寓言138-141
  • 5.2.2 寓言的表达冲动及其极端任意性141-146
  • 5.2.3 主观之恶与救赎之力146-150
  • 5.2.4 本雅明的寓言救赎观150-153
  • 5.3 小结153-155
  • 6 结论:废墟上的英雄主义155-171
  • 6.1 世俗的启迪——本雅明的救赎尝试155-159
  • 6.2 足现实与信仰坚守——在世俗与弥赛亚之间159-163
  • 6.3 一种独特的现代立场163-168
  • 6.4 启示与反思168-171
  • 参考文献171-1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年00期

2 郭军;“本原就是目标”——本雅明的思想地形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颓废时代的艺术意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1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