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7-05-08 12:07

  本文关键词: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国美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在取得丰富成就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中国美学发展进程中,往往都是难以回避的。特别中国美学发展到今天,这些问题日益严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美学的发展,甚至使得中国美学发展现状呈现出了徘徊难进、日益消沉的局面。于是,笔者认为,目前美学界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沉的反思。于是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本文针对中国百年美学发展的事实,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所存在的几个宏观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首先,本文提出了中国美学和中国的“美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时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厘定,认为中国的“美学”是中国美学发展中的美学现象或者美学事件,是一种假美学,变体美学、“异化了的”美学。此后,本文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所存在几个宏观问题,所进行的尝试性探讨,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建立在对这种美学现象或者美学事件反思和批驳的基础上的。 第一章,笔者对中国美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尝试性探讨:在研究态度和研究氛围方面,本文认为当今中国美学界存在着学术界浮躁气氛的弥漫、主体性的自我迷失、对话和交流的缺席等一些问题或者现象。同时,笔者对这些问题或者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在翻译和误读方面,本文在闸释了“误读”和“误读的误读”论点的同时,提出了“诗可以误读”,而“诗学不可以误读”两个命题。同时,笔者对这两个命题给出了相关例证。 第二章,笔者对中国美学的宏观内容所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若干的尝试性探讨:以美学史为观照视角,笔者对中国美学“有什么”、“包括什么”进行了追寻性的探讨。首先,本文认为中国美学经过百年的发展,习得了西方美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内容。文中笔者用了一个不大确切的说法,就是西方两千多年的美学史的内容,中国百年的时间里,近乎“共时性”地展开。其次,笔者对中国百年美学的宏观内容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期。其中,笔者谈到了“现代性”的问题。接下来,笔者进一步清晰地界定“中国古代美学”这一宏观概念,进而论证了中国古代没有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美学;同时,本文对“中国近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中国当代美学”这几个概念加以甄别,在按历史时代划分的方法和内容方面划分的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的划分依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的结论。据此,本文持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为标准的观点,揭示出中国美学在不同的历史分期所呈现的不同概貌。 第三章,在经过对中国美学的研究方法和宏观内容所存问题的尝试性探讨的基础上,笔者又探讨了当前中国美学发展的出路问题。笔者在探讨当前美学发展的出路的时候,指出了当前美学发展,正处在徘徊难进、日渐消沉之时。而研究美学的的学者们,也逐渐地形成了大体三个派别。简而言之,这三个派别就是研究美学热点的学派,研究美学原理的学派,研究古代转换的学派。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清晰的、绝对的,而只是一个大体趋势的划分。接下来,本文谈到中国美学要想摆脱当前这种徘徊难进,并且似乎正在日渐消沉的局面,中国美学应在树立自身的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要求学界应进行广泛的对话和交流、要把美学理论和审美实践较为紧密地结合起来、还要使美学的研究走出“学院美学”,加强美学的实践意义。同时,笔者还揭示了当前中国美学的发展,要迫切解决的美学的学科属性的定位及美学的研究内容的厘定等一系列的问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把美学和文学、艺术学以及美学和文艺美学加以明晰地区分和厘定。
【关键词】:中国美学 中国的“美学” 伪美学 宏观内容 文艺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绪论12-16
  • 第一节 选题原因12-14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其价值意义14-16
  • 第一章 探讨中国美学研究方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16-34
  • 第一节 研究态度和研究氛围16-21
  • 一、浮躁气氛的弥漫17-18
  • 二、主体性的自我迷失18-20
  • 三、对话和交流的缺席20-21
  • 第二节 翻译和误读21-34
  • 一、"误读"21-32
  • 二、"误读的误读"32-34
  • 第二章 探讨中国美学的宏观内容方面所存在的问题34-41
  • 第一节 西方美学史的"平面展开"34-35
  • 第二节 中国美学史的历史综述35-41
  • 一、中国古代没有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美学36-37
  • 二、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依据37-38
  • 三、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概貌38-41
  • 第三章 探讨中国美学的出路的问题41-48
  • 第一节 确立中国美学的主体性地位42-44
  • 一、相对沉寂中的徘徊难进42-43
  • 二、还原美学的"中国"主体性43-44
  • 第二节 厘定美学的学科属类和研究内容44-48
  • 一、美学和文艺学、艺术学44-46
  • 二、美学和文艺美学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日生;;反思文艺美学的“合法性”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赵勇;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3 陶东风;研究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答赵勇博士[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4 张法;;中国艺术学的当代话语:全球化与本土化[J];河北学刊;2009年02期

5 朱健平;;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胡经之;文艺美学的反思[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7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徐碧辉;;论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化学说[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张玉能;;也论美学的学科定位[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杜书瀛;文艺美学诞生在中国[J];求索;200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1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