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朱光潜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23:16

  本文关键词:朱光潜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悲剧理论 朱光潜 亚里士多德 比较研究


【摘要】:亚里士多德和朱光潜作为中西美学史上两位杰出的代表,他们二人的悲剧理论都对美学史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他们是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但是他们都对本国悲剧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点上研究他们的悲剧观是很有价值的。以往在对朱光潜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中,关于他们之间的悲剧理论直接进行比较研究的资料相对较少,且不全面。他们的悲剧理论有着某些共同之处,但同中有异,虽然学术界对于二人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二人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多是零散的,比较分析他们各自的悲剧理论,对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和融合他们的思想精华,深入理解他们的悲剧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比较了他们对悲剧定义与要素的观点。两人通过属加种差的方法得出悲剧的定义,但是对悲剧所下定义的含义不同;悲剧要素方面都认为悲剧人物和情节是悲剧的基本要素。接着分析了他们关于悲剧的起源与发展的观点。关于悲剧的起源,两人的看法基本相似,都认为悲剧起源于祭祀之中,不同之处在于朱光潜更侧重表现,亚里士多德更侧重再现;在悲剧的发展方面他们态度截然相反,一人乐观一人悲观。最后论述了他们关于悲剧本质与功能的思想。悲剧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有距离的摹仿。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以及此学说在悲剧观中的地位的分析,结合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一书中对摹仿说散见的评论,知道摹仿说是悲剧快感的前提条件,悲剧的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摹仿,能否把生活摹仿好,关键就在于:距离。距离说是朱光潜悲剧快感说的理论基础。朱光潜的距离说主要来源于布洛,并不受亚里士多德影响。生活与悲剧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悲剧快感,距离说是悲剧快感的基础。悲剧快感最终是通过净化说来达到,朱光潜通过对怜悯与恐惧的理解以及对净化说的发展,得出净化就是情绪的缓和,悲剧的审美特征就是崇高感和命运感。
【关键词】:悲剧理论 朱光潜 亚里士多德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3-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5
  • 第一章 悲剧的定义及其要素论之比较15-21
  • 第一节 朱光潜与亚里士多德悲剧定义之比较15-18
  • 一、定义内容比较15-17
  • 二、定义方法比较17
  • 三、悲剧定义在悲剧理论中的地位17-18
  • 第二节 朱光潜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要素思想论之比较18-21
  • 一、悲剧人物18-19
  • 二、情节19-21
  • 第二章 悲剧的起源与发展论之比较21-27
  • 第一节 悲剧的起源21-23
  • 一、亚里士多德悲剧起源的看法21-22
  • 二、朱光潜悲剧起源的看法22
  • 三、悲剧起源的比较22-23
  • 第二节 悲剧的发展23-25
  • 一、亚里士多德悲剧乐观的态度23-24
  • 二、朱光潜对悲剧悲观的态度24
  • 三、两种态度的分析24-25
  • 第三节 悲剧与史诗25-27
  • 第三章 悲剧的本质与功能论27-48
  • 第一节 摹仿说27-32
  • 一、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27-29
  • 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与悲剧观的关系29-30
  • 三、朱光潜对摹仿说的评论30-32
  • 第二节 距离说32-40
  • 一、心理距离说:朱光潜悲剧快感说的理论基础32-35
  • 二、《诗学》中“距离”的萌芽35-37
  • 三、比较二人的“距离说”37-40
  • 第三节 净化说40-48
  • 一、朱光潜怜悯与恐惧的理解40-43
  • 二、朱光潜对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发展43-45
  • 三、悲剧的审美特征——崇高感和命运感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泰昌;听朱光潜老师闲谈[J];美术之友;2004年04期

2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梁启超与朱光潜美学之比较[J];荣宝斋;2011年07期

4 邹劢佳;;《朱光潜美学十辨》简介[J];美育学刊;2012年02期

5 任继周;;重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J];草业科学;2012年11期

6 李醒尘;;朱光潜传略[J];新文学史料;1988年03期

7 郭因;;朱光潜(连载六)[J];江淮文史;1993年06期

8 钱念孙;“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评朱光潜早期文艺功利观[J];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9 章启群;海外朱光潜著作的一种异常现象[J];读书;1999年08期

10 吴永福;;朱光潜谈读写[J];阅读与写作;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钟名诚;;朱光潜文学批评方法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6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10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蔚;朱光潜与劳伦斯[N];东方早报;2014年

4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王蔚;朱光潜的著述和译笔[N];东方早报;2014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负责人、安徽大学教授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朱迪光;古代诗人与诗作中的抒情者[N];文艺报;2005年

8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2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兆忠;朱光潜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肖凤;朱光潜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5 刘飞;朱光潜喜剧心理学思想之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张仙花;朱光潜早期审美心理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9 陶洋;朱光潜悲剧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10 孙艳侠;朱光潜悲剧理论之渊源与价值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4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64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