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丑之维度
本文关键词:论审丑之维度
更多相关文章: 审丑维度 丑的原身 丑的形态 丑的艺术 现代派艺术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层次逐步深入分析"丑",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丑",了解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这不仅有助于从美学的角度深入领会现代绘画的思想内涵及价值,更有助于人们在面对社会生活时,能够正视现实的存在,理智地面看待"丑",从"丑"中提取美。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审丑维度 丑的原身 丑的形态 丑的艺术 现代派艺术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丑的原身丑的原身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指的是生活中丑的事物和现象,生活中丑的事物相当之多,如排泄物、腐烂的尸体、糜烂的水果、满身黏糊的昆虫等等;丑的现象也数不胜数:战争、犯罪、歧视、谎言等等,这类常常容易跟恶联系在一起。二、丑的形式丑与美一样,有形式美,就会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存明;;论浪漫型艺术的现代转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潘道正;;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的审丑之维[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3 刘东方;;浅议审丑的可能性[J];美与时代(中);2010年06期
4 莫丽娟,王永崇,陈靖怡;谈审丑的几种方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何建良;西方现代艺术审丑的三重成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鲁杰;王宗杰;;略论《河童》中的审丑艺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潘志丽;;从审丑视角看新感觉派的现代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陈思;;论审丑之维度[J];大众文艺;2013年21期
4 王晓鹏;吴琴;;关于丑与艺术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4年03期
5 王晓鹏;马遥;;关于艺术教育中“审丑”的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4年01期
6 许成刚;;浅析毕加索油画创作审美体系中的“继承”与“反叛”[J];芒种;2014年19期
7 张朝晖;;陶瓷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8 贾辉;李洁;;宋代山水画风格之演变[J];艺术百家;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玉秋;残雪文学的意义空间[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靳伟娜;张天翼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2 张婷;论感性学中的审丑[D];西北大学;2009年
3 刘雅;丑在感性绵延中的纠缠[D];西北大学;2009年
4 刘妍雪;《红楼梦》审丑艺术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颖;论毕加索的绘画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12年
6 张春红;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瀛天;创意造型的非理性设计浅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成媛媛;永恒的矛盾与追求[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孔阳;;说丑——《美学新论》之一[J];文学评论;1990年06期
2 牛宏宝;康德在丑面前的尴尬[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新兵;;审丑教育:人格培养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05期
2 叶继奋;理性的失落与潘多拉魔盒的倾翻——20世纪文学审丑现象诠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王洪岳;理性与现代派审丑文艺[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王洪岳;审丑与否定:现代派文艺的感性学探微[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5 唐桃;西方审丑意识的历史演变及其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6 何建良;西方现代艺术审丑的三重成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何建良;现代西方艺术审丑的意义[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祝云霏;从中国传统艺术看审美与审丑[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高宏生;走向审丑的文学[J];求索;2004年09期
10 何建良;论中国古代的艺术审丑[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沐松风;炫丑与审丑都是一种病态[N];人民日报;2014年
2 王新荣;警惕相互呼应的“炫丑”与“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曹虹;审丑趋势下的二人转[N];吉林日报;2009年
4 华阳;审丑为何不疲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王艳春;莫让食品安全“审丑”透支诚信[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马丁;审丑不会开启一个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涂铭 卢国强;审丑产业链揭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肖国忠;抵制恶俗炒作须除“审丑”趣味[N];光明日报;2011年
9 乔燕冰;为什么如此流行“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木头;何妨以审丑狂欢抵御抑郁来袭[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华盛;杨争光的审丑意识及其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婷;论感性学中的审丑[D];西北大学;2009年
3 赵娜;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电影的审丑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4 董晓艳;“审丑狂欢”现象的当代追问[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5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丽娟;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审丑”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何亦惃;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9 邹t,
本文编号:669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693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