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环境美学视域下的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

发布时间:2017-08-16 21:16

  本文关键词:环境美学视域下的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


  更多相关文章: 德国浪漫主义 自然美学 环境美学 审美感知


【摘要】:德国浪漫主义以民族文化的建构为诉求,以审美为路径将自然转化为与主体紧密联结的"他者",从而使其民族精神具有外在的现实性。在这一思想进程中,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坚持美学的认识论特征,着力探寻人对自然审美感知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这种模式与环境美学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基于美学作为感性学的理论共识,彰显了西方环境美学的理论连续性和美学理论的自律性,对我国环境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德国浪漫主义 自然美学 环境美学 审美感知
【分类号】:B834.2
【正文快照】: 德国浪漫主义将自然置于整个思想的核心地位,在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论探究中,将审美感知作为解决这一关系矛盾的重要手段,这一理论基点,使其与当代环境美学具有高度的理论共识,并且正是基于这种共识,保证了环境美学所属的学科性,也使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理论生长点。一目前学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沃尔夫冈·韦尔施,朱林;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5期

2 刘成纪;;生态美学的理论危机与再造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曾繁仁;;对德国古典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反思——由“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到“天地境界”的生态美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覃新菊;;浪漫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合流——21世纪的文化新景观[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8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尚文华;傅永军;;对道德情感的哲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盖晓媛;杭州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诺;;生态美学:发展、观念与对象——国外生态美学研究评述[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2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3 曾繁仁;;论我国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佘正荣;关于生态美的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08期

5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刘成纪;;什么是审美体验——海德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审美体验理论的重建[J];中州学刊;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论德国浪漫主义者对人的理解[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张帆;;贝蒂娜的“悬浮宗教观”对德国浪漫主义女性文学的孕育和催生[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袁文彬;;启蒙运动之后的德国浪漫主义[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于雷;;《雷姬亚》:“德国浪漫主义转型期”的人文困惑[J];国外文学;2012年03期

5 徐飞强;;对德国浪漫主义的批判性反思[J];中外企业家;2013年17期

6 张锐;;浅议德国浪漫主义反讽诗学[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3期

7 张兴成;;现代文化政治冲突中的“母语认同”——德国浪漫主义母语观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8 黄学胜;;德国浪漫主义与启蒙之间思想关联初探[J];东方论坛;2012年03期

9 黄学胜;;反叛与继承——德国浪漫主义与启蒙之间的思想关联[J];武陵学刊;2012年04期

10 白莹;;“蓝色花”——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理想[J];青年文学家;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卫茂平;作为德国事件的浪漫主义[N];文艺报;2014年

2 李公明;作为“事件”的……“光荣与丑闻”[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勋;德国浪漫主义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2 叶崇艳;德国浪漫主义反讽诗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5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85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4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