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中的意象概念

发布时间:2017-09-20 04:43

  本文关键词: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中的意象概念


  更多相关文章: 诗境结构 意象概念 整一性 比较诗学


【摘要】:在《文艺心理学》、《诗论》等早期著作中,朱光潜以意象概念为核心,建构了他的审美超越论思想,提出了他的意象结构论观点,并对中国古诗的境界等问题进行了批评。朱光潜的审美超越论思想以意象为核心、以诗境的整一性为基础而得以实现。由于朱光潜受克罗齐和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影响甚深,因而他在阐述过程中对中国古诗境界的分析多有误读,对王国维诗境说的批评多有先入为主的成分。究其原因,主要是朱光潜在两种不同意义上使用"意象"概念所造成的。朱光潜以意象为中心将中西方美学相融通的做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批判、继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诗境结构 意象概念 整一性 比较诗学
【基金】:2014年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成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古今中外没有任何学术思想具有永恒适应性,对于诗学理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没有任何普遍并且融贯的理论能够充当诗的哲学的基础”(巴什拉1)。不过,一种诗学理论如果能不断引发学界思考,产生新的思路,这种价值要大于理论本身,朱光潜先生的《诗论》正是如此。该书出版以来学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中义;曹谦;;中西“汇通”、“半汇通”及“未汇通”——朱光潜《诗论》的方法论细读[J];学术月刊;2009年10期

2 黄应全;;朱光潜美学是主客统一论吗?[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欣;;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张应中;;以古出新 雅而能谐——评周啸天《欣托居歌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韩锁明;;“诗中有画”——也谈谢灵运的山水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李卫丽;;诗歌翻译的“三美”体现——赏析英译古诗《静夜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韩仪;;齐梁新变的成因与本质特征[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6 魏家海;;伯顿·沃森英译《楚辞》的描写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赖爱清;;王维诗歌中的“天人合一”思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高旭;;梦断沈园 泫然情哀——试论陆游《沈园》(二首)的三重文学意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陈延嘉,吴晓峰;全面研究现代《文选》学的力作——评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刘峰;;山水禅悦——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物象的取舍与组合[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文信;梵·吠檀多·瑜伽[D];浙江大学;2011年

4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5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耀红;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玉玮;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晓丽;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高昌;论《诗经》英译中的美学再现[D];吉林大学;2011年

6 祁宏超;时间·生命·梦[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孙美娜;重庆版《新华日报》文艺副刊叙事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晶;从许渊冲翻译美学视角看李清照词的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梓;论鲁迅的诗歌创作[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玉娥;从认知诗学视角分析玛丽安娜·摩尔诗歌的艺术内涵[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学人感悟[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吴泰昌;听朱光潜老师闲谈[J];美术之友;2004年04期

3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梁启超与朱光潜美学之比较[J];荣宝斋;2011年07期

5 邹劢佳;;《朱光潜美学十辨》简介[J];美育学刊;2012年02期

6 任继周;;重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J];草业科学;2012年11期

7 李醒尘;;朱光潜传略[J];新文学史料;1988年03期

8 郭因;;朱光潜(连载六)[J];江淮文史;1993年06期

9 钱念孙;“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评朱光潜早期文艺功利观[J];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10 章启群;海外朱光潜著作的一种异常现象[J];读书;199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钟名诚;;朱光潜文学批评方法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6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10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蔚;朱光潜与劳伦斯[N];东方早报;2014年

4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王蔚;朱光潜的著述和译笔[N];东方早报;2014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负责人、安徽大学教授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朱迪光;古代诗人与诗作中的抒情者[N];文艺报;2005年

8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2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3 刘飞;朱光潜喜剧心理学思想之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张仙花;朱光潜早期审美心理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7 陶洋;朱光潜悲剧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8 孙艳侠;朱光潜悲剧理论之渊源与价值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9 王艳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评述[D];延安大学;2010年

10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86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86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