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哲学的混淆——Aesthetica的歧路
本文关键词:美学与哲学的混淆——Aesthetica的歧路
【摘要】:尽管鲍姆加登给自己提出的"Aesthetica"(美学)做出的解释就已经偏离了方向,但他在学科起点上的直觉和判断却是基本准确的,即美学仅仅是研究人的感性的科学,它的目标是感性的完善;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美学的学科独立已不是问题,但实际上西方哲学和美学界的主流声音依然认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中国美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各种反思,但思想动摇,并未在认识上实现美学从哲学的藩篱中突围;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的根据并不充分;美学的启蒙及其学科的彻底独立,就是美学有勇气运用自己的力量树立自己和展开自己,从而赋予自己独立的知识品格和学科尊严;美学因为被视为哲学的附属,便失去了独立的品格,这就意味着它尚未真正成立,因而迄今为止的美学也不过是一个"未完成的美学",真正的美学学科史还没有发轫。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美学 哲学 反思 学科独立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研究中期成果,批准号:12JZD017;合同号:12JZDH017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虽然人们延续了Aesthetica这个“美学”的名称,公认提出这个现代知识新学科的鲍姆加登是“美学之父”,但由于鲍姆加登所设想的这个新学科的出身、对象、价值目标等有别于其它现代知识的属性及其复杂度,后来的美学家们对这个新学科做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解、阐释和判断。不论鲍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富兴;美学与哲学[J];南开学报;2002年01期
2 陆扬;美学的哲学前景[J];南开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8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萍;美学究竟研究什么?[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军学,庞壮;体验、反思、否定——美学思想方法论刍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姜奇平;“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经济学与美学比较研究之二(上篇)[J];互联网周刊;2002年16期
4 范守信;素质教育与“美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陈学明;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桃;美学的自觉——元美学研究导言[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骆冬青;政治美学的意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张光芒;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正学;;网络呼唤美学[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年06期
10 余开亮;;大众文化对美学理论的重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在昆明召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曾建平;;知识产品与美学在知识经济中的整合——关于“美学经济"命题的论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顾永芝;房亚红;;美学是什么[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王柯平;;美学研究中的可能缺漏(提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吴兴明;;消费时代或全球化:重振美学的一线新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夏训智;;有关灵性的思考与美学的建设及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3 刘金祥;遭遇泛化后,美学何以自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4 郑州大学文学院 程勇真;美学研究不能太时尚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7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沈海牧;美学的中国特色何处寻[N];光明日报;2012年
9 赵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生活美学理论的建构与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3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昌飞;阿多诺美学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凯军;蔡元培实验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志强;“消逝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简显鹏;美学与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璨;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崔国清;日常生活视阈下的天气美学[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邱艳艳;论美学中的爱[D];郑州大学;2007年
7 徐金凤;敞开美学的情感之维[D];湖北大学;2011年
8 童小畅;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D];四川大学;2005年
9 熊晓庆;视界融合[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孙迁迁;女性审美特征与女性美学建构[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7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871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