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的愉快性、形象性、价值性——美的特征研究之一
本文关键词:论美的愉快性、形象性、价值性——美的特征研究之一
【摘要】:美的特征是美学研究的老问题。传统的美学原理教科书在阐释这个问题时,或是存在美的特征与美的定义脱节的现象,或是将美的愉快性与美感的愉快性混为一谈,总之存有比较随意、理论性差、不够严密的缺陷。现代美学研究论著则侧重美在审美活动中的生成性,否定美具有统一的本质及定义,因而也就取消了美的特征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笔者站在建设性的后现代立场,从美是有价值的快感对象这一独特的美的定义出发,重新审视美的特征,得出美具有愉快性、形象性、价值性、客观性、主观性五大特征的系统认识,以期对人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仅就美的前三种特征加以探讨。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研究院;
【关键词】: 美的特征 愉快性 形象性 价值性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美的特征是美学研究的老问题。然而传统的美学原理教科书在阐释这个问题时,或是存在美的特征与美的定义脱节的现象,或是将美的愉快性与美感的愉快性混为一谈,总之存有比较随意、理论性差、不够严密的缺陷。现代美学研究论著侧重从美在审美活动中的生成性角度否定美具有统一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冯广东;意与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刘春媛;;农业机械产品设计中趣味的艺术魅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5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王磊;;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张莉;吴雅玲;;浅论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郜霄;陈倩;;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8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龙富;人性的限制与突围[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珊;从彭丽媛、宋祖英、谭晶的歌唱艺术看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叶珍;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有效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彭勃;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乔宇沫;论我国当代动画电影中丑的形象塑造[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陆友平;人性乌托邦世界的理想构建与爱情悲剧的诗意化书写[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苏淮,陈敏,林彬,秦红梅,韩晓云;亚审美形态论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肖君和;关于艺术的根本特征问题[J];人文杂志;1984年06期
3 向翔;试论美的基本特征[J];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4 张玉能;实践的结构与美的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张亚冰;;美在自然——叶燮《原诗》的美本质论探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何林军;林映梅;;象征与抽象[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7 申自强;论审美观察的形象性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8 张雄;数学美的根源、本质和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于培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特征之比较[J];齐鲁学刊;1995年02期
10 黄绍勋;;文学特征的三维结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昊;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审美活动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2 许冰;审美教育在生命和谐发展中的意义及其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89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899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