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直观与审美判断——康德美学中的直观问题
本文关键词:智性直观与审美判断——康德美学中的直观问题
【摘要】:康德在认识论中否定人类具有智性直观能力,但在美学中却把反思判断说成是从特殊出发去寻找一般,这意味着反思判断是一种智性直观能力。在康德看来,反思判断只具有主观普遍性,不具有客观普遍性,因而是一种主观的反思能力,不具有客观的认识功能。但他强调审美判断虽然不以知性概念为依据,却以理性概念为依据,这意味着审美判断并不是纯粹的反思判断,而是反思判断和规定判断的统一,因而审美鉴赏不仅仅是一种反思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客观的认识能力,是一种真正的智性直观。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康德 感性 知性 智性直观 审美判断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项目“审美直观与艺术真理问题研究”(批准号:NCET-10-073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智性直观是康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于此后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现象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康德本人却明确主张,人类只具有感性直观能力,不具有智性直观能力。那么,他的这一范畴何以仍然被后来的哲学家所重视呢?我以为秘密就在康德的美学之中。通过对于审美经验的探究,康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尚文华;傅永军;;对道德情感的哲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玲;浅论康德想象力理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2 李天铭;;康德审美批判力美的分析及其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贺天忠;庄子的大美与康德的崇高之美[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4 张政文;康德的文化立场与审美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蓝国桥;;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J];人文杂志;2008年02期
6 安延明;论席勒对康德趣味判断理论的背离[J];思想战线;1990年06期
7 赵宪章;审美判断之二律背反——康德美学方法论之我见[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8 杨增菊;康德的先验美学是形式主义的吗[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黄小灵;;审美空间的开拓——康德崇高新论[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程金福;美在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人本主义美学中的生态关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申扶民;;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维度[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节末;;论嵇康与康德美学观的异同[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5 朱志荣;;论康德前批判与批判时期美学思想的关系[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胡家祥;;谈谈真、善、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对21世纪人类基本精神价值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2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政文;康德与西方古典人本哲学的精神救赎意识[N];光明日报;2003年
4 薛永武;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N];光明日报;2004年
5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6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7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8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9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河成;审美共通感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5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7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林新华;崇高问题的跨文化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兆树;康德主体性美学思想论纲[D];安徽大学;2002年
2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友峰;康德美学方法论的当代解释[D];安徽大学;2003年
4 王彬彬;康德审美愉悦论中的自由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婷婷;康德论“自然美”[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潘永辉;康德哲学美学与中国心性哲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圣;康德论美的普遍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铧;自然美:从康德、黑格尔到阿多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10 赵顺华;论康德形式美学对美育的启示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0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903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