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

发布时间:2017-09-27 18:26

  本文关键词: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


  更多相关文章: 刘纲纪 中国当代美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


【摘要】:刘纲纪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美学体系。刘纲纪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心,以全面能动的反映论为主体性论纲,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实践体验的实践美学体系。它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承前启后,坚持实践观点,借鉴西方,打通中西马,推进中国当代美学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
【关键词】刘纲纪 中国当代美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11CZW017)
【分类号】:B83-069
【正文快照】: 刘纲纪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美学研究和美学体系是随着新中国的美学事业发展而逐步展开和发展的,在中国当代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当代美学主导潮流———实践美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分支,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运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纲纪先生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f ;超越实践美学: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首要任务─兼评刘纲纪先生实践美学观的人本主义哲学基础[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曾耀农;实践美学开放性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曾耀农;论实践美学的开放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张玉能;从实践美学的话语生成看其生命力[J];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张春燕;;“新世纪实践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朱立元;实践美学哲学基础新论[J];人文杂志;1996年02期

7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8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陈望衡;美在境界──实践美学的反思[J];理论与创作;1999年01期

10 章辉;苏联影响与实践美学的缘起[J];俄罗斯文艺;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玉能;;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效辉;;我国体育美学研究现状、困境与发展方向[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6 张冰;充分发挥美学作用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朱水涌;超越前现代与现代的紧张[N];文艺报;2003年

8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9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7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萍;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3 宋婷;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宋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概述[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丽;生命美学的理论价值和局限[D];山东大学;2005年

6 祝勤;情感的回归[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8 郭宾;浅析人类的艺术创造[D];山西大学;2005年

9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10 文琬莹;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1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31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