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认知美学的理论范型、思想履历及未来方向

发布时间:2017-09-29 11:30

  本文关键词:论认知美学的理论范型、思想履历及未来方向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美学 理论范型 思想史 问题域


【摘要】:认知美学作为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一个理论范型,有其生成的必然性。它是脑科学研究的进展、美学理论的积淀、现实研究的困局、人文社会科学新成果的启示,以及学者独特研究个性等多方因素合力作用下的结果。从认知美学理论范型的确立、思想资源的回溯、未来图景的展望等诸方面对其进行身份"定位",阐明其理论的合理性和价值性,有助于深化美学界对这一理论范型的把握及对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解。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认知美学 理论范型 思想史 问题域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认知神经科学和教育学视域的审美认知模式研究”(JCKY-SYJC11)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研究”(2015FRGG05);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马克思现代性批判问题研究”(2014QY031)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近年来,张玉能先生与李志宏先生就美学基本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讨论,两位先生相互发难、追诘,在诸如“本质”与“反本质”、“正途”与“迷途”、“科学”与“人文”、“前进”与“倒退”等美学研究观点、方法、立场问题上攻防互辩,直接、坦荡、热烈,开诚布公,成为新世纪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玉水;;认知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2 张玉能;张弓;;认知美学的迷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张玉能;;论深层审美心理与人的认知能力全面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4年06期

4 梁玉水;;李泽厚:为什么说“实践美学”尚未开始?[J];文艺争鸣;2013年04期

5 黄健云;张玉能;;“新实践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研讨会综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张玉能;;审美心理结构的动力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张玉能;;审美意识与大脑定位[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志宏;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支点:人的本质还是人的智能[J];学术月刊;2002年11期

9 李志宏;论人类主体认知在审美中的决定作用——从实践美学到认知美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李志宏;“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玉水;;论认知美学的理论范型、思想履历及未来方向[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2 王怀义;;审美意识研究的基本类型[J];人文杂志;2016年09期

3 罗凯;王祥;;美育:灵商存养之重要通道[J];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4 黄建伟;王璐;;关于加强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5 王伟;;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美学研究——当前中国美学界论争的批判性考察[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9期

6 杜源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心理失调与重塑——以湖北省公安县两镇为例[J];金融经济;2015年12期

7 刘兆武;李志宏;;认知美学究竟为何物?——答新实践美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8 李志宏;孟凡君;;美学的根本问题不是美本质而是“物何以美”——兼论康德美学的科学性和超前性[J];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9 梁玉水;;构建基于实践观点的马克思主义智能人类学审美观[J];学习与探索;2014年08期

10 张敏;;“美的本质”的合法性——兼答张法、李志宏二位教授对“美的本质”的质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能;张弓;;反本质主义的限度与美的本质的开放——李志宏反本质主义可以休矣[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张玉能;张弓;;论认知美学的倒退——与李志宏教授商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张玉能;;认知美学的科幻虚构——与李志宏教授再商榷[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4 李志宏;王博;;“美是什么”的命题究竟是真还是伪?——认知美学对新实践美学的回应[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张法;;为什么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美学基本问题[J];东吴学术;2012年04期

6 梁玉水;张蕊;;世界范围内美学的科学化发展与“审美认知”转向——兼论中国当代美学应有的三个向度[J];晋阳学刊;2012年02期

7 张玉能;;人的自身生产与审美和艺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志宏;;美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存在论美学评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张玉能;;德国古典美学使西方美学不断完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徐碧辉;“实践美学的反思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阴山学刊;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存昌;论美学研究的方法[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宋旭红张华;美学现代性:一种历史性描述[J];文史哲;2003年02期

3 刘悦笛;;分析美学:方法、模式与历史[J];学术月刊;2008年03期

4 ;北京大学迎来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J];文艺争鸣;2010年14期

5 仪平策;文学改革应是美学传统的变革[J];文史哲;1988年01期

6 于天池 ,李书;论说话艺术的美学传统及其特征[J];文艺研究;1993年03期

7 郑谦,廖野;继承和发扬我国诗、书、画相结合的美学传统[J];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8 陈望衡;;史前“文明”与中华美学传统[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尤西林;;美学与神学[J];外国美学;2012年00期

10 ;禅宗的美学智慧[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2 丁国旗;;美作为一种更高的法则——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价值祈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劳承万;刘成纪;程相占;崔平;刘士林;;非主流美学与中国美学理论创新笔谈[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宪;让美学走进教材走出校园[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潘玲妮 郝赫;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N];光明日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 彭锋;美学在多样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报;2010年

5 程勇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休闲时代美学出路在于审美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程惠哲;理性与诗性的结合[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2 彭水香;《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与美国分析美学[D];西南大学;2012年

3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6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盛卓;20世纪80年代的体验美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邹广艳;利奥塔的崇高美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丽娜;把美迎向此岸的第一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邵珂佳;科学与美[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赵新雅;探究现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虹;论刘小枫早期美学思考与转向[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1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41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