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尚清”审美趣味看“永子”美学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29 14:42

  本文关键词:从“尚清”审美趣味看“永子”美学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永子” 尚清 审美趣味 美学价值


【摘要】:以"尚清"审美趣味的视角,观照永子审美价值,探寻永子"尚清"审美倾向。永子的"尚清"属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具体表现为自然、淡雅与含蓄;永子"尚清"的产生源于中华传统农业文明下的"天清"观念和"人清"追求;由永子"尚清"生发出的生态理念与和谐观念,不仅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也为今后保山关于永子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作者单位】: 保山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永子” 尚清 审美趣味 美学价值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永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Z156C)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永子文化作为保山五大文化品牌之一,不仅列为品牌之首,而且因其悠远的历史积淀、形式独特的物质表达、娱乐与审美共振的精神品质,在地质文化、侨乡文化、翡翠文化、滇西抗战文化并举的保山文化形态(此处意指由某种文化属性所积累而成的文化载体)挖掘与展示中,显示了其独立性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君思;;生态治理视角下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的长效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任彦;;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意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张欣;;先秦道家的生态美学意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严迅;;道家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J];大家;2010年20期

5 彭水香;;分析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东学西渐的革新之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毛郭平;;才子佳人小说模式成因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赵强;;中国美学中的阴阳思维探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8 陈慧钧;;和谐之美——艺术与社会的共同理想[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9 杨森清;;俏丽若三春之桃,闲静似娇花照水——探讨唐代仕女画中的典型女性形象[J];大众文艺;2010年05期

10 杨森清;;试论唐代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消极面[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邹艳;月泉吟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全慧华;《土地》的审美文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9 丁媛;《庄子》丑意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岗;中国传统审美观与当代青少年审美心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烨琳;元代米家山水绘画的传承与流变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雅俗之间[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瑜;张爱玲女性书写的审美及启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晓东;论新媒介传播对传统书法审美观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8 方存芳;文章之美:废名小说与中国传统文风[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丽程;王家卫电影中画外音的语言运用特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万发;生命、生态与形式之美的和谐交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凤霞;;浅谈艺术教育中审美趣味的培养[J];戏剧文学;2006年08期

2 洪映萱;;花、茶、酒及其他——论宋人的审美趣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高春民;;介于雅俗之间的审美趣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吕立群;;审美趣味批评——审美愉悦走向崇高的中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徐华春;胡翔;;建国17年与“文革”时期“大众化”审美趣味对比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6 田忠辉;;“80后”与“90后”:网络一代审美趣味的流变与生成[J];文艺争鸣;2011年16期

7 巫洪亮;;“趣味”的角逐——论“十七年”诗人审美趣味的重塑及危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张尔进;;试论我国人民的审美趣味及其发展——与郭绍虞、王文生两位同志商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9 张宏梁;论天趣——审美趣味探索之一[J];学术论坛;1991年01期

10 张宏梁;;审美趣味与想象[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崔梅;;儒家辞令艺术及其审美趣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琳;;小学低年级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5 秦湘麟;;戏曲丑角表演艺术的审美趣味与品位[A];中国演员(2014年第2期总第38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运城市盐湖区北街小学 李娟;论如何提升小学音乐的审美趣味[N];科学导报;2011年

2 洪治纲;网络文学的基本伦理与审美趣味[N];文艺报;2009年

3 铁凝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应警惕审美趣味走低[N];人民日报;2010年

4 陈崎嵘;呼吁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5 陈崎嵘;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亟待建立[N];太原日报;2013年

6 李进书 王凡;作家与读者应保持怎样的关系[N];河北日报;2007年

7 《文艺报》副总编辑 王山;让梦想照亮现实[N];光明日报;2014年

8 戴冠青;从文学消费到精神提升[N];文艺报;2004年

9 丁亮;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四点思考[N];经济日报;2012年

10 ;从“土豪”到“贵族”[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立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幼稚化审美趣味浅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郜静;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黄媛;从中国20世纪的插画看大众审美趣味的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杨微;女性服饰妆容与唐代审美趣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丽;宋元山水画审美趣味之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力;两晋士族审美趣味与文学创作[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闫兵;音乐审美趣味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毛卓尔;论当代中国的人性发展与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齐一蔚;东西方审美趣味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范海星;明中期至清中期瓷上人物画的审美趣味[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942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42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a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