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07 16:13

  本文关键词: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 绝对性 相对性 理性 非理性


【摘要】:当代美学纷争不断,要对其作出明确的判断实为不易,不过,亚里斯多德曾说过:人的本性在于求知。我也将不畏艰难地去探索,为此,本文拟就当代美学中关于实践观念做一简单的梳理。应该说,马克思对实践的阐释为我国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以李泽厚先生为代表的实践美学,一度占据绝对的主流。但是,随着理论探索的深入,人们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尤其是对实践本身的理解就产生了诸多的分歧。于是,新的美学流派纷纷建立,其中,大体可以分为新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继续坚持实践的观点,并对实践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理解,主要是将实践的涵义进行了扩大,由原来的物质生产实践扩大到人的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等;而后实践美学则提出审美具有超越性,超实践、超现实的特点。本文的立意就是沿着对马克思实践的理解到我国实践美学的建立,再到当代对实践的扩展和对实践的排斥来论述的。在这一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以实践为基础的美学体系中,忽略了人的非理性(无意识)对人的潜在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也是具根本性的,因为人虽然有独立的意识,但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是无法摆脱生物自身先天具有的特点的。那么,后实践美学提出的审美超越性,无疑是对人的发展无限性的一种确认。但是,审美作为人寻求生存的意义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一定是要立足于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个基础就是人的实践。从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绝对性——人的生存的首要条件,并且也体现了审美是人的理性要求(尽管也注重人的感性,但总体来讲还是理性占据主要的位置);从后实践美学我们同样看到了审美的另一内在的、本质的要求——非理性。所以,审美是统一了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实践——实践的相对性,人类也正是通过这种实践进行审美的。 实践的绝对性决定了审美必然是和实践如影相随的,既然如此,空谈审美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人类还没有彻底解决生存问题之前,是不可以高枕无忧的。那么,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我能活,所以我需要审美。
【关键词】:实践 绝对性 相对性 理性 非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0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前言8-9
  • 一、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9-13
  • (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9-10
  • (二) 从人的自身发展与生存方式方面和人的感性方面10
  • (三) 从思维方式的转变方面10-13
  • 二、实践在当代中国美学的境遇13-21
  • (一) “实践”在中国美学上的继承与发展——李泽厚实践美学中的“实践”的内涵及其美学意蕴13-17
  • (二) 当代美学对实践的理解——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分歧17-21
  • 三、实践观在美学中应处的位置21-27
  • (一) 实践的绝对性——美在实践中生成21-23
  • (二) 实践的相对性——从理性与非理性看实践与审美的关系23-25
  • (三) 实践的此岸性25-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29
  • 后记2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婷;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8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88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