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中国美学精神
本文关键词:天人合一与中国美学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 儒道互补 天人合一 主体的对象化 对象的主体化 人的本质 美的本质
【摘要】:中国美学从传统文化精神角度来看,是儒道互补的,其在当代表现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从中西文化精神合流上分析,它可以概括为康德的纯粹美与依存美的统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考察,其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强调主体的对象化与对象的主体化;而就存在论和本质论而言,中国美学必须区分人的本质、真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以免偏离真正的美学研究。因此,中国美学在融汇中国传统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应该建立美学的纯粹话语系统,回归美学本身。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天人合一 主体的对象化 对象的主体化 人的本质 美的本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课题(13YJC760027)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课题(2013M530460)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儒道互补: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儒道互补是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以孔孟为开端的儒家传统重视的是美与善、文与质的统一和“兴、观、群、怨”的情感抒发以及“仁、义、礼、智”的道德观念对社会关系和政治历史的实用价值;而老庄的道家学说强调的是道与气,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陈雪虎;;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30年回望[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999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9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