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音乐感知与审美涵化
[Abstract]:Art is the spiritual reflec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s to the object world-na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and time-space style. The concrete nation, the national culture time and space difference, the existence way presents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The diversity and diversity of cultural polymorphism in one human being present the nature of homogeneity and isomorphism among the same levels and different levels, which show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uman music culture and art "colorful".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ces exist objectively, and sound application and control of corresponding mental and emotional styles also present the same and different.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SJB760009)
【分类号】:J6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之达;传播心理学理论框架应重新建构[J];当代传播;2000年06期
2 袁冰岩;关于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4年02期
3 陈济川;浅谈音乐欣赏对身心健康的功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杜传坤;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林之达;传播的两级效果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6 时遂营,李慧君;艺术魅力的心理动力[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郑宝卿;从反抗到妥协——从霍尔顿的心路历程看塞林格的精神世界[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李喜辰;不即不离——艺术创造中的理想距离[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涂昊;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迕世文章今犹在 一腔畸愤几人知——徐渭诗歌论[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杨晓青;童庆炳文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淑华;张贤亮小说的情理世界[D];延边大学;2005年
4 王丹;萧红:门外的世界与窗里的人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白明胜;深远的民间意义—论《平凡的世界》[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静;在韵律和舞姿之间[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钟春林;艺术契约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聪;论琵琶演奏中的思维形式[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9 赖小容;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一曲夹杂哀调的牧歌[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薇;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D];厦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丰;;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话语范式反思[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孟湘;;生命超越现象的精神维度[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赵德利;;泛神性意识与偶像创造——陕西文学的民间文化特征之一[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俊;;技术理性的审美超越[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2期
5 朱松苗;;从《论语》看孔子的环境美思想[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杨春时;;审美超越辨正——兼答赵晓芳《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一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项征;;康德美学中的审美自由论[J];文教资料;2010年07期
8 李一鸣;;游走的精神镜像:现代游记散文的社会性特征[J];齐鲁学刊;2010年03期
9 冷成金;;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2期
10 周欣展;;对于文体的审美超越:大文学观的树立及其美学基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胜莉;游翠萍;;生命关怀与审美超越——文学的灾难书写研讨会综述[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晔原;;葫芦意象的审美超越[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3 赵心宪;;邓小平文艺政策阐释的人学思路——兼评一种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蒋永文;;人的完善:孔子的审美文化功能论——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川流;艺术经典的当代价值[N];文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江继兰;潘公凯:艺术有边界 教育分中西[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江继兰;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在哪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刘巍;文艺评论的生命与诗意[N];辽宁日报;2010年
5 薛晋文;《黎明之前》的三大引人之处[N];文艺报;2010年
6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7 李娟;国产动画中的民族精神[N];金融时报;2010年
8 东北师范大学 王春雨;审美与职业生活[N];光明日报;2010年
9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10 何雁 熊元义;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3 郑瑞侠;中国古代早期文学边缘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穷达一真儒,俯仰皆自得[D];西南大学;2010年
2 尹文亮;审美的困境与审美价值的重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坤城;陈白沙之“曾点传统”的美学诠释[D];暨南大学;2010年
4 徐风娟;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审美共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韵;消费文化背景下中国幽默审美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殷珊;论王国维的悲剧美学思想[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芳芳;论新时期基督教文学之审美超越性[D];西北大学;2009年
8 王振民;论庄子的悲情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海艳;论毕淑敏创作的生命情结与审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0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29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