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与道——浅谈声乐结合道论之意义
本文关键词: 歌唱 道论 养生 健康 正能量之歌 出处:《音乐创作》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科学和经济的快速进步促进了娱乐演出行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一方面,社会竞争压力增大,歌手不得不以生存发展为本,无底线的奔波劳碌导致种种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自身心态,也影响了所唱颂之歌的质量;另一方面,物欲横流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已经远远超过唯心主义道德观对部分歌者思想意识的渗透影响,从而导致其一味的追名逐利。此外专业团队盲目包装有经济实力却无足够专业修养的歌手等现象产生……这些"靡靡之歌"模糊了基础道德观在人们心中的立定,严重影响了道德文明发展等社会进步。本文尝试以包括养生观点在内的中国传统道学文化思想理念结合声乐演唱,从而净化和升华歌者的心境,从情感深处吟唱出能够真正唤起正能量的歌声。
[Abstract]:The rapi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economy ha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tainment and performance industry, brought people rich and colorful spiritual life, but also brought a certain degree of chaos. On the one hand, the pressure of social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 The singer has to tak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and the boundless work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health problems, which not only affect his own mentality, but also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song sung. On the other hand, Materialistic materialistic material view has far exceeded the influence of idealist morality on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some singers. As a result, they blindly pursue fame and gain. In addition, professional teams blindly package singers who have economic strength but do not have enough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These "sweeping songs" have blurred the basic moral values in people's mind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Chinese traditional Taoist culture ideas, including health preservation, with vocal music singing, so as to purify and sublimate the singer's mood. Sing songs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emotions that really evoke positive energy.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有成,陈万;试论气质类型与歌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康国晶;;“松”与“紧”的辩证关系在歌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刘洪巨;;论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雷秀莲;;浅谈声乐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马婷婷;;自信的歌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李巍;;谈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控制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李磊;;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张敏桦;;高师声乐教学中儿童声乐教学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临洪;;文人画墨色与声乐音色[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康慧丽;;论歌唱的主动与被动学习心理[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都鹃;李守信;;浅析道家之“道”[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徐军;;多彩的旋律——论音乐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涂怡岚;;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整体观的形成和确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张孝娟;余瑾;;音乐治疗调理亚健康—为和谐加油![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振华;;家庭音乐治疗之一例[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余瑾;鲁新华;林华景;李莉;古琨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老年音乐保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先文;张刃;;歌唱音乐治疗[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宗才;汉代道家生态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萍;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石仿;科学创造视角下的意会认知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孔令梅;儒道融合视域下的《吕氏春秋》之道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淋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左桂龙;正确的嗓音训练对嗓音疾病治疗的探索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娅卓;邯郸“街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秀昀;声乐教学术语的辩证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静;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听觉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荣家;“内心听觉”在声乐教学中的调控作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鹿凤琴;影响声乐教学与表演的心理因素[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军;艺术歌唱的误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红亮;论歌唱的平衡性原则[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陆晖;论歌唱动机[J];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杨立军;谈歌唱演员的舞台气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史琳;浅谈歌唱中的呼吸及气息运用[J];天中学刊;2003年04期
6 王真;刍议歌唱呼吸[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陈明孔;歌唱与形象思维[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杜勇;浅谈歌唱中的“声情并茂”[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杜蓓;论“说话”与“歌唱”[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王玲玲;谈歌唱的共鸣[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乐声;独它尔伴我歌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潘文;再谱一曲“歌唱祖国”[N];经济日报;2000年
3 全国政协委员 傅庚辰;亿万人民纵情歌唱[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幼彤;歌唱的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王奇龄;歌唱友谊 歌唱和平[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史君良;曹秀美自然的歌唱[N];音乐周报;2000年
7 吴美华;歌唱中正确喉形的建立与稳定[N];音乐周报;2001年
8 记者 宁静;中国音协即将举办歌唱考级[N];中国艺术报;2000年
9 记者 陈杰;天津庆贺王莘创作《歌唱祖国》50周年[N];人民日报;2000年
10 王敏娜;摒弃歌唱中的弊病[N];音乐周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春明;唐代涉乐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高贺杰;因“韵”而“声”[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远鸿;高师声乐教学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来雯;音乐、健康、智力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3 贺洁琼;辩证法在歌唱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琨;老年合唱艺术活动的初步研究与实践体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倩;声乐艺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涛;健康的模本?欲望的载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卞贝贝;夜莺婉转 源远流长[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薇;声乐演唱中“修养”之我见[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9 白亭;吉罗德·芬济第十八号作品《让我们献上花环》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李慧;声乐训练中呼吸与歌唱的对接[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542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4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