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致远的音乐思想
本文选题:马致远 + 音乐思想 ; 参考:《中国道教》2009年06期
【摘要】:正陈四海先生和常芳先生在《音乐探索》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马致远是元代伟大的散曲家、戏剧家和音乐家,被誉为"曲状元"。马致远的音乐思想随着他政治生涯的改变分为前后两期。儒家礼乐
[Abstract]:Mr. Chen Sihai and Mr. Chang Fang pointed out in the third issue of "the Exploration of Music" in 2009 that Ma Zhiyuan was a great astigmatist, dramatist and musician in Yuan Dynasty. With the change of his political career, Ma Zhiyuan's musical thought i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Confucian rites and music
【分类号】:J6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婴;历史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发展——从《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形象谈起[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厉声;关于音乐理论工作的几点意见[J];人民音乐;1980年03期
3 周柱铨;《乐记》成书年代、作者及评价问题[J];人民音乐;1980年07期
4 蔡仲德;关于《乐记》[J];人民音乐;1980年07期
5 吴盲韪;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J];人民音乐;1980年07期
6 梅;中国古代音乐史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J];音乐研究;1980年02期
7 杨琦;读《乐记》与《季札观乐》[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2期
8 沈旋;;德彪西的音乐语言[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9 吴功正;;谈《琵琶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10 王季思;洪柏昭;;元散曲选前言[J];文学评论;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军;;邺候枕中亲说法 玉茗堂前邯郸梦——汤显祖《邯郸记》故事来源改编释疑[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阳映;;汉诗的继承与发展[A];世界汉诗协会2006年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冯颖钦;;汉英重叠诗法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锦瑶;;由《诗经》言志传统论马致远戏曲抒情化[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彭玉平;;蒲菁《人间词话补笺》研究——《人间词话》百年学术史研究之二[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浦玉生;;元代文化与《水浒传》[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8 平清;;图书编目中繁杂问题的机读目录格式举例[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笃文;;略谈韵的作用[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四海;董菲;;论司马迁的音乐思想[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史少奇;我国古代的“四”字文化[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张燕瑾;五光十色的思绪和情愫[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刁艳;音乐教师别无选择[N];音乐周报;2001年
4 邓四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N];音乐周报;2001年
5 谢 红;如何引导孩子学好钢琴[N];河北日报;2002年
6 高志顺 周万良 马恒志;马致远确为东光人[N];河北日报;2002年
7 陈昌火;古人的“名”与“字”趣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甯甯;金钟奖:书写活生生的中国音乐史[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孔相如;昭君沉江与雁叫汉宫[N];人民政协报;2002年
10 紫茵;双翼俱健 鸟乃高翔[N];音乐周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2 张文德;王昭君故事传承与嬗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班丽霞;艾夫斯《新英格兰三地》中的传统回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聂心蓉;马致远杂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安庆;自由的黎明[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4 蒋雅琴;乔吉戏曲用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成秀;孔子音乐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爱月;试论虚无主义思想对马致远文学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沈艾娥;乔吉散曲意象的美学透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吕稳醒;元杂剧旦本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芸娇;元散曲中的咏妓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晓丽;论元代“神仙道化剧”的长生思想[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7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10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