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现代作品及其演奏研究
本文关键词:扬琴现代作品及其演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从音高、节奏和音色三个方面分析了扬琴现代主义作品及其演奏方法。 音高方面,现代作品具有多调性、无调性、泛调性的特点,采用了全音阶、半音阶等,其中存在的偶然因素(不确定音高),采用特殊记谱法。相应地,演奏上也出现许多新的技术,特别是对不确定音高的演奏。 节奏方面出现多节拍、交换节拍/拍子、无节拍,及复杂节奏和自由节奏,节奏中的偶然因素也采用特殊记谱法,演奏上出现相应的新技术。 音色方面开发了许多新音色,这些新的音色通过常规演奏和非常规演奏两种方式来实现。这些新的演奏方法产生了新的音色效果,如竹柄击弦、侧闷击、手指击盖板等。
【关键词】:扬琴 现代作品 音高 节奏 音色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32.51
【目录】:
- 论文摘要3-5
- 序言5-6
- 第一章 音高6-15
- 一、调性6-9
- (一) 多调性6-7
- (二) 无调性7-8
- (三) 泛调性8-9
- 二、音阶9-10
- (一) 全音阶9-10
- (二) 半音阶10
- 三、音高中的偶然因素10-15
- (一) 记谱法10-12
- (二) 不确定音高12-15
- 第二章 节奏15-25
- 一、节拍15-17
- (一) 多节拍15-16
- (二) 无节拍16-17
- 二、节奏17-21
- (一) 复杂节奏17-20
- (二) 自由节奏20-21
- 三、节奏中的偶然因素21-25
- 第三章 音色25-31
- 一、常规演奏的新音色25-27
- 二、非常规演奏的新音色27-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4
- 附录34-35
- 附录一34-35
- 附录二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浅谈吉他改装[J];乐器;2011年08期
2 段姗;;浅谈钢琴演奏中的音色与控制[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3 何凡;;论约翰·凯奇的音乐创作——“预制钢琴”音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4 彦艳丽;;美的音色——如何演奏长笛[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7期
5 何艳;;变音器在自由低音手风琴《恰空》舞曲中的运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周倩倩;;论印象派音乐表现风格上的突破[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7 曹静;;音色追求中的踏板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任怡瑾;;贝多芬《D大调第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释[J];音乐大观;2011年05期
9 古丽娜尔;;浅谈维吾尔族乐器独它尔及其音色[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10 王蕾;蔡少坤;;长笛演奏中如何运用好正确的音色[J];大舞台;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敏;;谈钢琴教学中对弹奏音色的把握[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李军;;浅谈歌唱音色的训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倪素萍;张建平;颜永红;吕士楠;;语音音色变换的现有技术分析[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4 周加成;谢志文;;虚拟低音音色与成分的关系[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刘智;吴帆;杨青;;人耳听音能力训练方法的实践与分析[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容杏辉;;如何在电视制作中把好声音关[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7 李建宇;董时军;朱云;吕红;刘士敬;;《素问·脉解篇》“木音”考释及临床治验[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8 谢菠荪;钟小丽;;头部转动与扬声器虚拟听觉重放的音色[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卿剑;;浅谈竹笛音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闫琛;;浅议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渌洋;德式音色的明证[N];音乐周报;2011年
2 ;让音色更靓的九大法则[N];陕西科技报;2003年
3 浙江 沈炜;打造一台300B音色的晶体管后级[N];电子报;2001年
4 安徽 祥生;音色醉人“俏佳人”[N];电子报;2003年
5 ;音色无双“迷你王”[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内蒙古 文康;一款音色鲜活、动感实足的多用途前级[N];电子报;2004年
7 林谷芳;音色里的中国人文[N];文汇报;2003年
8 ;音乐家眼中的“音色”[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9 ;让音响音色更靓(二)[N];湖北科技报;2004年
10 逸尘;音色醉人![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肖武雄;频谱音乐的组织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梁红旗;索菲亚·古拜杜丽娜音乐作品技法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9 金毅妮;18-19世纪管弦乐法素描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菲;扬琴现代作品及其演奏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段姗;试论钢琴演奏中音色的调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丹旎;歌唱音色多角度分析及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国秋;《所罗门之歌》—曲布鲁斯[D];中南大学;2006年
5 袁媛;追求钢琴艺术流派 拓展学习思维空间[D];山西大学;2004年
6 郭媛媛;略论古典弦乐重奏与现代电子弦乐重奏的排演[D];山西大学;2006年
7 马新涛;论男高声的声部各类型的划分[D];青岛大学;2007年
8 常平;来自心灵深处[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9 张丙娜;论演奏技术对唢呐音色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李U,
本文编号:303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0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