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筝乐创作题材的发展脉络探析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筝乐创作题材的发展脉络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题材,文艺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是创作者对艺术本体的意念与情绪,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实质和意义。音乐作为最典型的抒情艺术之一,其所蕴含的作曲家本体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辨及精神追求都影响着其对作品题材的选择,并通过对此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呈现给演奏者与听众。“虽然题材不是制约作品价值的唯一因素,但对题材的选取是真正进入到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所以选材是关系到作品的定向,甚至成败的第一关键……艺术家只有做出了最佳的选择,才能找到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相契合的最恰当的题材。”1对于演奏者来说,了解作品的题材内涵即是了解作曲家表达的初衷意念,是在二度创作中进行感性体验、艺术想象及意念设定的材料和情感依据。创作者对于题材的发现与选择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客观因素包括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创作者所受的音乐教育及其阶级立场与艺术身份;而主观因素包括创作者的世界观、情感个性及宗教信仰等。主客观因素是相互统一、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的。以呈上旨,本文将以筝乐创作的发展时期为主线,分为四个章节分别阐述四个时期的不同题材特征:第一章、1949年——1965年;第二章、1966年——1976年;第三章、1977年——1989年:第四章、1990年——2010年。对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创作者的社会身份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作品题材分类,期望通过客观与主观的不同视角,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方法,对建国以来筝乐创作的题材发展脉络有相对全面的探析。本文的研究主体是创作曲目的题材类别,因此在研究对象中选取“创作类作品”与“改编类作品”(以“创作类作品”为主),不将移植类作品纳入研究对象范围。
【关键词】:题材 社会背景 时期 题材分类 创作作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32.32
【目录】:
- 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7
- 第一章 第一个春天(1949年—1965年)7-10
-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7-8
- 第二节 创作者的艺术身份与代表曲目8-9
- 第三节 筝乐创作题材分类9-10
- 第二章 石缝里的蔷薇花(1966年—1976年)10-12
-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10
- 第二节 创作者的艺术身份与代表曲目10-11
- 第三节 筝乐创作题材分类11-12
- 第三章 碰撞的火花(1977年—1989年)12-17
-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12
- 第二节 创作者的艺术身份与代表曲目12-14
- 第三节 筝乐创作题材分类14-17
- 第四章 融合与回归(1990年—2010年)17-22
-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17
- 第二节 创作者的艺术身份与代表曲目17-19
- 第三节 筝乐创作题材分类19-22
- 结语22-23
- 参考文献23-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艺凤;审美变化与中国现代筝乐的创作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2年01期
2 樊艺凤;筝乐表现的本质考察及审美细节把握[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佘艳;筝乐欣赏应注意形式与意境的结合[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韩建勇;;谈筝乐的体验[J];云岭歌声;2004年01期
5 郁茜茜;;浅谈中国筝乐的发展[J];艺术百家;2006年04期
6 李庆丰;;1980年以来筝乐理论研究评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郁茜茜;;现代筝乐之创新[J];艺术百家;2008年S2期
8 杨艳;;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9 汤才虎;;筝乐欣赏中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英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革期间的筝乐艺术[J];中国音乐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维;;壮志高歌满江红——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赏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茜;佛韵筝乐回响佛教论坛[N];朝阳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尹晓宇;昔年唐筝去 如今日筝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菏泽市群众艺术馆 祝妍芳;山东古筝乐的传承与发展[N];菏泽日报;2013年
4 冯光珏;岭南客家筝乐之光[N];音乐周报;2002年
5 邱连友;首家民营女子筝乐团风雨兼程[N];音乐周报;2003年
6 黎宏河;民营筝乐团玩出新创意[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巫宇军;筝,崇古尚今两相宜[N];团结报;2010年
8 ;潮州筝乐与秦腔的渊源[N];甘肃日报;2004年
9 尹世忠;一件乐器托起一个城市[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裴诺;葫芦岛主推“筝文化”力创“中国筝岛”[N];音乐周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婷;郓城筝乐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左倩;客家筝乐文化内涵研究以及在教学中的渗透[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明;唐代筝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菁;徐晓林筝乐作品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5 吴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筝乐创作趋向及其特征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6 张铭娟;客家筝乐艺术风格成因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7 张思媛;论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传播与嬗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丹;河南筝乐艺术风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9 张展;论筝乐作品与演奏中的理性思维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10 吴丹;传承中的20世纪中日筝乐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筝乐创作题材的发展脉络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44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