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辨“音”、“声”——兼答叶明春、王晔二君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sound" and "sound" are two very important concepts in ancient Chinese musical aesthetics. There are three main views on the definition of "sound" and "sound": first, "sound" is an unorganized, individual musical sound. Sound is music that organizes a single musical note. Second, "sound" is a natural sound, "sound" is a man-made sound. The first two views regard "sound" and "sound" as two different things. Thirdly, "sound" is the sound of subjective perception, and "sound" is the sound of objective existence. According to the third view, "sound" is the music that exists in the subjective way, "sound" is the music which exists in the objective way, "sound" and "sound" are two aspects of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xpression of the music. The third view regards "sound" and "sound" as two different aspects of one thing.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心源,何慧,钱玉春,陆应诚,高超;从环境考古角度对古居巢国的蠡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涂平荣;;孔子行政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余君;;中国古代柳树的栽培及柳文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郭沈青;西北方言全浊清化的年代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曾维加;道教传播中的语言媒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李继明;论中医外感致病因素[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韩锺恩;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5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7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光华;《黄帝内经》病证源流及名实考[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10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三龙;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谢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杜晓莉;《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社列;徐锴《系传》对字义的再阐释[D];河北大学;2003年
6 周生辉;论儒家文化对汉赋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春波;王国维“境界”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春风;《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的字形规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蓉;《左传》贵族女性问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马元丽;《说文字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涛;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旋律形态解析[J];音乐探索;2003年01期
2 朱明基;关于《声无哀乐论》中“声”的表述方式探讨[J];音乐探索;1999年04期
3 张羡声;从审美兴趣转移看中国传统声乐技术的发展与变化[J];中国音乐学;2003年04期
4 朱善梅;歌唱的声情并茂[J];江汉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杨子彦;《声无哀乐论》中的名实之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张平;豫剧演唱艺术中的字、气、声、情、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梅洪琼;;浅析《乐记》之声、音、乐[J];文教资料;2008年16期
8 王银梅;;由影视音乐探究中西方音乐的不同[J];电影文学;2010年11期
9 刘永福;;论“调头”[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永福;;“均、宫、调三层次概念”之内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402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40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