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女性题材绘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23:0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克里姆特通过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索和对死亡的思考,他在作品中展示不同女性形象是传达自身情感的象征,女性主题是人类绘画的“永恒的主题”。女性—作为世间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纯粹而复杂的方式存在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女性”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内容一直被艺术家从不同形式表现着。本文重点介绍克里姆特的女性绘画,并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解读其艺术,以便通过这一典型例证更好的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文化特征及精神面貌。克里姆特在女性题材创作领域颇有建树,本论文以综合归纳、图像分析等方法,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克里姆特绘画风格成因探讨:其一,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时代变革等分析社会因素对克里姆特产生的影响;其二,分析维也纳分离派及东方艺术元素对克里姆特艺术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克里姆特的女性题材绘画风格的演变以及女性题材的作品来加以解读;第三部分:从克里姆特女性题材形象的造型因素出发,通过从变形、色彩、线条和材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再以塑造的女性形象中解读克里姆特的精神世界中“生死”与“爱”的表达;第四部分:讲述克里姆特的艺...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拿扇子的女士》
8深受着广大人民喜爱。于是在我国年画变得流行而又重要起来。木刻年画产生于宋代,发展于明代;如:万历二十五年中所刻的木刻年画《寿星图》,在这幅作品中,色彩鲜艳动人,雕刻技艺精湛,木刻画的周围都有装饰元素;年画线条流畅,人物的形象和装饰都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到了图 1-1《拿扇子的女士》图 1-2 《伊丽莎白·里德尔的肖像画》
了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幕府时期,浮世绘改变了以往的表现形式,描绘场景和事件,并以各种方式改变形象。”②构图出现形式多样化,屏风式和挂轴是其常见的表现方式;在题材的内容上,以女性人物为主体形象的绘画被称为“美人图”,也成为了艺术家描绘的主要题材。其中大部分是以大尺度情欲画面的形式出现,这是当时日本人民的生活状态自由和思想开放的一种表现。浮世绘中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女性形象服饰上的安排主要以日本民族服装为主,也称之为“和服”,一些作品甚至直接描绘了日本女性赤裸上身的形象。1916 年克里姆特创作的作品《舞者》(如图 2-7),画面中的人物具有强烈女性形象特征,而女性形象与服饰有着某种相似的共通关系。克里姆特在其绘画中借鉴了浮世绘独特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其用色的大胆、形式感极强的构图以及简练而独特的线条语言等表现形式。如:在他的作品《艾蜜莉·芙露吉肖像》(如图 2-18)中,克里姆特借鉴了日本浮世绘的竖式和平面化的构图以及服饰等元素,主要将平面构图与线条表现巧妙地运用在绘画艺术形式上,或许对于他来说,线条所具有的流畅以及跳动的律动感,是适合表现女性形象最好不过的手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精神分析视角看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J]. 谭卫. 大众文艺. 2012(22)
[2]克里姆特:我尤其关注女人[J]. 颜榴.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16)
[3]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女性肖像画中的中国元素[J]. 王伯鹿. 艺术教育. 2012(04)
硕士论文
[1]浅析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特点及影响[D]. 赵晓轩.曲阜师范大学 2017
[2]克里姆特作品精神内涵探究[D]. 员旭敏.郑州大学 2014
[3]浅析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D]. 陶秋伊.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试论克里姆特绘画[D]. 文宇蓓.中央美术学院 2012
[5]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研究[D]. 陈丽艳.河北大学 2011
[6]论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D]. 韩雪莉.重庆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1609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拿扇子的女士》
8深受着广大人民喜爱。于是在我国年画变得流行而又重要起来。木刻年画产生于宋代,发展于明代;如:万历二十五年中所刻的木刻年画《寿星图》,在这幅作品中,色彩鲜艳动人,雕刻技艺精湛,木刻画的周围都有装饰元素;年画线条流畅,人物的形象和装饰都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到了图 1-1《拿扇子的女士》图 1-2 《伊丽莎白·里德尔的肖像画》
了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幕府时期,浮世绘改变了以往的表现形式,描绘场景和事件,并以各种方式改变形象。”②构图出现形式多样化,屏风式和挂轴是其常见的表现方式;在题材的内容上,以女性人物为主体形象的绘画被称为“美人图”,也成为了艺术家描绘的主要题材。其中大部分是以大尺度情欲画面的形式出现,这是当时日本人民的生活状态自由和思想开放的一种表现。浮世绘中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女性形象服饰上的安排主要以日本民族服装为主,也称之为“和服”,一些作品甚至直接描绘了日本女性赤裸上身的形象。1916 年克里姆特创作的作品《舞者》(如图 2-7),画面中的人物具有强烈女性形象特征,而女性形象与服饰有着某种相似的共通关系。克里姆特在其绘画中借鉴了浮世绘独特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其用色的大胆、形式感极强的构图以及简练而独特的线条语言等表现形式。如:在他的作品《艾蜜莉·芙露吉肖像》(如图 2-18)中,克里姆特借鉴了日本浮世绘的竖式和平面化的构图以及服饰等元素,主要将平面构图与线条表现巧妙地运用在绘画艺术形式上,或许对于他来说,线条所具有的流畅以及跳动的律动感,是适合表现女性形象最好不过的手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精神分析视角看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J]. 谭卫. 大众文艺. 2012(22)
[2]克里姆特:我尤其关注女人[J]. 颜榴.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16)
[3]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女性肖像画中的中国元素[J]. 王伯鹿. 艺术教育. 2012(04)
硕士论文
[1]浅析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特点及影响[D]. 赵晓轩.曲阜师范大学 2017
[2]克里姆特作品精神内涵探究[D]. 员旭敏.郑州大学 2014
[3]浅析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D]. 陶秋伊.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试论克里姆特绘画[D]. 文宇蓓.中央美术学院 2012
[5]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研究[D]. 陈丽艳.河北大学 2011
[6]论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D]. 韩雪莉.重庆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1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30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