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中国传统图案鹿纹样的图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5 12:58
  鹿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鹿纹样,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岩画之上,盛行于商周玉鹿之上,秦汉时期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图案风格转变,再到明清时期于民俗活动中的广泛普及。因为不同时期,经济和文化的不同,鹿纹样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艺术特色。鹿纹样传承发展至今拥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鹿纹样的形象也是复杂多变的,而且鹿纹样的载体也是多种多样。远古时期的岩画彩陶,表现出人们对于鹿作为狩猎对象的生存欲望的追求,而到商周时期多是把鹿作为巫术崇拜的对象。从秦汉时期,鹿作为羽人伴侣或者升仙方法之一而普遍存在于墓室壁画之中,到唐宋时期鹿被视为长寿或者起死回生的象征。乃至明清时期,鹿纹吉祥画普遍存在于当时人们的生活之中。本文希望以中国传统鹿纹样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在以时间线为纵轴朝代为横轴的基础上,探讨鹿纹样的各朝代发展及其象征含义所发生的变化,对其演变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传统图案鹿纹样的图像研究


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


图 2-1 阴山岩画 图 2-2 乌兰察布岩画 2-3 阴山岩画图 2-4 阴山岩画 2-5 贺兰山岩画 2-6 阴山岩画图 2-1 是阴山岩画中的一幅,画面是一只梅花鹿,头上生有多枝长角,昂着头,肢跃腾,显出疾奔的论貌。[1]图 2-2 是乌兰察布岩画,看形象应该是一只梅花鹿,鹿角为梳妆,鹿头作鹿回首,整个身体又线构成,背部为直线,四条腿为较短直线,尾巴向上翘起,这个鹿刻画的比例与真实情况相类似。图 2-3 是阴山岩画中的单幅麅子。麅身表现瘦长,麅的双角夸大为长而多枝,鹿美观。图 2-4 是一只马鹿,被凿刻在一块稍高于地表的巨石上,角的处理手法十分夸张。

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


图 2-4 阴山岩画 2-5 贺兰山岩画 2-6 阴山岩画图 2-1 是阴山岩画中的一幅,画面是一只梅花鹿,头上生有多枝长角,昂着头,肢跃腾,显出疾奔的论貌。[1]图 2-2 是乌兰察布岩画,看形象应该是一只梅花鹿,鹿角为梳妆,鹿头作鹿回首,整个身体又线构成,背部为直线,四条腿为较短直线,尾巴向上翘起,这个鹿刻画的比例与真实情况相类似。图 2-3 是阴山岩画中的单幅麅子。麅身表现瘦长,麅的双角夸大为长而多枝,鹿美观。图 2-4 是一只马鹿,被凿刻在一块稍高于地表的巨石上,角的处理手法十分夸张。图 2-5 取自贺兰山岩画,一只奔跑的鹿,角延伸到背部,身体略粗壮,只表现两腿,本腿较粗,头有点偏向鹿石上的形象,嘴略圆,有一些鸟头的感觉。[3]图 2-6 是阴山岩画中的一只驼鹿,长着圆圆的眼睛,大而厚的嘴巴,多枝杈的长,肥硕的身躯,细细的双腿和一条短短的尾巴,它的形象生动优美,构图匀称适,神鹿安祥静谧,为其它的岩画所罕见。(2)关于群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鹿纹玉器断代研究[J]. 刘涛.  文物天地. 2017(08)
[2]中国古代织物上的鹿纹与鹿文化[J]. 段雯馨.  设计. 2016(17)
[3]北方民族鹿文化与造型艺术创新研究——鹿造型艺术独特生成之功能分析[J]. 杜卫英,幸华银.  大众文艺. 2016(07)
[4]鹿石与蒙古人的鹿崇拜文化[J]. 僧格.  世界宗教文化. 2014(06)
[5]中国古玉的德与权[J]. 张学.  艺术品. 2014(08)
[6]浅析玉饰鹿纹的演变及其吉祥寓意[J]. 师璐.  中国包装工业. 2014(14)
[7]汉画像石鹿形象内涵初探[J]. 石越.  枣庄学院学报. 2013(03)
[8]中国传统动物纹样鹿纹形式语言探析[J]. 孙雅洁,吴卫.  艺术百家. 2011(S2)
[9]中国鹿文化的始源与演变[J]. 李淑玲,马逸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0]今黔北地域宋墓石刻中的野鹿形象[J]. 曾春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内蒙古区域岩画的图像造型及文化寓意[D]. 刘瑛.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东亚鹿崇拜研究[D]. 达菲.浙江工商大学 2015
[2]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鹿形象研究[D]. 南楠.西安美术学院 2014
[3]中国吉祥民俗图形中禄文化的传承及其应用研究[D]. 王丹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4]中国传统莲花图案演变及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研究[D]. 许丽娟.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秦汉鹿图像研究[D]. 陈芳怡.南京艺术学院 2012
[6]解析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中的鹿形象[D]. 丽娜.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7]中国北方草原地带鹿图案岩画比较研究[D]. 孙斯琴格日乐.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02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302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