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宋徽宗书法作品中的道教意蕴

发布时间:2018-01-23 04:20

  本文关键词: 道君皇帝 道教 书法 出处:《宗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历代帝王之中,宋徽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他的书画修为极高,特别是他所独创的"瘦金体",已为众人所接受,成为绝世佳品。同时宋徽宗又是一位非常痴迷于道教的皇帝,道家所追求的充分自由超脱的主体精神,"无心"的审美态度,"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以及对生命灵性的尽情抒发和追求,都影响了他的书法艺术及其内在精神,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味到道教所特有的审美趣味。
[Abstract]:Among the emperors of the past dynasties, the Song Dynasty Huizong can be said to be a skilled artist, hi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repair is extremely high, especially his original "thin gold body", has been accepted by all. At the same time, Huizong was an emperor obsessed with Taoism, the Taoist pursuit of full freedom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subject, "unintentional" aesthetic attitude, "light but not do" Taoist literary and artistic view. The expression and pursuit of life and spirituality have influenced his calligraphy art and his inner spirit. In his calligraphy works we can taste the special aesthetic taste of Taoism.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从东汉初创到发展成熟,其思想早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道教杂而多端的思想内容包含着中国主流文化的各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都与道教结合,相互影响,因此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道教因素。特别是书画艺术深受道家道教思想影响,道教对中国书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裴;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评析[J];宗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柳敏;;浅议宋徽宗的“瘦金体”和“宫廷画”及其对南宋画风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蔺燕;;浅析宋徽宗艺术审美趣味的形成[J];美与时代(中);2013年04期

3 刘晓萍;;当前国内宗教美学研究新动向刍议[J];宗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雷晓鹏;两宋道教审美文化[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其凤;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3 寿勤泽;北宋蜀学与文人画意识的兴起[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丽琴;格物穷理 以诗入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嵘;宋瓷茶盏的审美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3 朱璇;宋徽宗艺术个性与绘画语言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丽丽;宋代陶瓷酒具的功能与审美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5 蔺燕;宋徽宗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金琰;宋代院体画以“诗境”拓“画境”的审美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欣寅;;艺传金石 笔走龙蛇——记书法家陈永源先生[J];新农村;1994年12期

2 顾隆生;;齐鲁书法家陈国翰[J];春秋;1995年06期

3 李绪成,朱尚军;“墨海飞鸿”──记青年书法家陈运刚[J];军事记者;1996年04期

4 王建平;蜚声海峡两岸的兄弟书法家──记王遐举和王轶猛先生[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6年05期

5 韩敏峰;;论书法家的审美感受能力[J];书法艺术;1996年04期

6 ;文化教育家著名书法家李长路[J];新文化史料;1997年05期

7 张树天;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记著名书法家康庄##2@@张树天||[J];内蒙古宣传;1998年01期

8 孙过庭;黄复盛;;《书谱》语译[J];美术大观;1998年01期

9 台友;;潇洒风流 灵性摇漾——略谈丁芒先生的书法[J];书画艺术;1999年01期

10 吴新华,刘小湄,王卫乐;发自真情方为艺──记南京艺术学院书法家徐利明[J];国际人才交流;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梦辉;;清代书法家吕世宜及其佳作[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2 樊光春;;道教思想在西北生态建设中的实践意义[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田原;;姑妄言之[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4 孟云飞;;文字与书法[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5 马啸;;书法的疆界[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武;;神仙信仰的变革与元代净明道团的兴起[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郭尚珍;李娟;;从天罡地煞看《水浒传》的道教色彩[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著名书法家曹伯庸教授书法作品选登[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9 王元军;;从敦煌唐写经卷子看唐代的写经书法[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10 王宜峨;;“与时俱进”和“相适应”[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振锋;书法魅力与思想重量[N];各界导报;2007年

2 山河;书之要领在骨气[N];开封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凡石;业余挥笔龙蛇方寸间[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臻青;用心捕捉章草神韵[N];辽宁日报;2006年

5 文先国;为书法家进一言[N];美术报;2007年

6 田宏杰;南北书法家应多多交流[N];开封日报;2007年

7 何鹰;青年书法家高卫东作品欣赏[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耿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委员:“法律援助”亟待自身“立法”[N];新华日报;2010年

9 颜长城;书写文心 品迹流美[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沈阳师范学院教授 董文;功夫在字外[N];辽宁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维加;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纪前巴蜀及中国北方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2 郭建洲;张伯端道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谢萌;王铎艺术思想的心学基础及其实践[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朴相泳;论“松雪体”对高丽末朝鲜初书画艺术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6 陈昭吟;早期道经诸天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放;苏轼书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张俊松;书法碑帖图像去噪、轮廓拟合及纹理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史婷婷;《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娟;南北朝以后道教的飞行设想[D];山东大学;2010年

2 周密;道教q萉\0考略[D];浙江大学;2013年

3 张彩拢;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郭德军;徐渭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陈超;元代神仙道化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罗虹;杜光庭及其著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云;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生态关怀[D];四川大学;2004年

8 黄月桂;书法意境美研究中的逻辑运用[D];西南大学;2008年

9 符莉;黎元兴与吴筠的道教思想之比较[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莉莎;论道教传入日本[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6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56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