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论黄道周书法的形质与情性

发布时间:2020-05-13 08:23
【摘要】:“形质”与“情性”是古典书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黄道周小楷、行草大轴、行草手札等传世书迹作出分析,提示出黄道周书法在“形质”与“情性”两方面有着鲜明的表现。黄道周身处晚明的历史变革时期,其以“孝”治学的情感态度对书法风格形成影响极深。在礼制与审美的双重追求下,黄道周将书法主体内蕴与其人格魅力相融合。黄道周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出现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这个群体现象以沈曾植、潘天寿、沙孟海、来楚生为中心。黄道周对“形质”与“情性”的认识,一是追根溯源,以古人的书法“形质”为依据,摸索其书法“情性”,从而为己所用;二是化古为新,将自我“情性”与古为徒,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置于晚明这个特殊时期,黄道周堪称人品与书品完美结合的一种典范。
【图文】:

整体布局,孝经


“如高峰之坠石”20。观《孝经册》整体布局(图1-1),映入眼帘的就是其粒粒饱满的“点”、动态的“点”,点在其作品中虽是谨小慎微的一部分,但它所衬托出来的可视的形态中,散发出的神采、意蕴乃无形的“情性”。使静态的作品中,有了动态的元素,从而达到寓动于静,愈静还动的艺术美感。点画参差错落,断续结合的情感艺术魅力也就由然而生。黄道周将书法的“情性”体现在有形的“点”上,用“点”来表现小楷的灵动,是他书法思想感情的外化。也说明了他在狱中沉着冷静的情感态度,从而造就了如此高妙20 欧阳询:《八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年版,页 98。图 1-1 《孝经册》(选页)选自《中国书法全集·黄道周卷》

云间


9图 1-2 《日从云间诸友札》(局部)选自《中国书法全集·黄道周卷》进道周的行书手札的“形质”与“情性”,性”用笔达到字形体态生动稚雅,使其有一婉柔和的感觉,而方整的线条则给人一种使他的笔法变化丰富,,加之纵势跌岩的布中富于变化。,形成“点画”的“情性”感。字的正奇性”。如图 1-2 中的“灵雨”二字,转折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薛龙春;;从“点画”到“线条”:论晚明书法的小大之变[J];文艺研究;2014年07期

2 吴振锋;;黄道周的书法“道媚”说[J];中国书法;2013年12期

3 王文贤;;试论张瑞图、黄道周小楷风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04期

4 杨毓团;;黄道周礼学思想探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翟奎凤;;黄道周与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薛龙春;;明末“三株树”考论[J];新美术;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焕华;儒者黄道周的书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2 余中元;王铎与黄道周书法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3 余杭;黄道周“八分书”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4 黄华;黄道周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5 成虎城;黄道周草书的线条与空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胡亚萍;黄道周行草书管窥[D];河南大学;2010年

7 殷娜;论明末书学创新与黄道周的书学实践[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61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661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