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不泥,铁笔纵横
本文关键词:师古不泥,铁笔纵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金石学、文字学迅速兴起并推动着书画界好古风气的同时,篆刻艺术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在浙派和皖派同时盛行的这一风气带动下,一批才华横溢、富有创新精神、意求突破的篆刻家先后崛起于印坛,赵之谦便是这一印坛中的领军人物。赵之谦早年取经浙派中年以后参入邓法,在融合两派的基础上,更广泛的取资于汉碑篆额、权量诏版、钱币镜铭、瓦当碑刻等各种文字材料,不仅在体现个人风格上,而且在扩大篆刻艺术的表现力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赵之谦的这句话足见他对篆刻艺术的喜爱。本文则侧重于通过结合边款的识读、解析来研究他的艺术游历、印学理念,且详细地将赵之谦的印章章法加以分类,运用图像法和分类法归纳出印章章法的特点,并着重于以自己平实粗浅的辞藻详尽的归纳和分析出赵之谦边款在治印书体上、形式上、刀法上、文辞内容上以及布局章法上的丰富性。
【关键词】:赵之谦 印学理念 印章章法 边款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4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赵之谦的艺术游历12-17
- 1.1 始学金石12-14
- 1.2 客居京师14-16
- 1.3 宦游江西16-17
- 第二章 赵之谦的印学理念17-23
- 2.1 “印中求书”、“书中求印”17-18
- 2.2 从“印内求印”到“印外求印”18-20
- 2.2.1 印内求印19-20
- 2.2.2. 印外求印20
- 2.3 儒道互补、佛学参半20-23
- 第三章 赵之谦印面的章法23-31
- 3.1 自然平实类型23-24
- 3.2 奇肆跌宕类型24-26
- 3.3 印面章法的处理手段26-31
- 第四章 赵之谦边款的新突破31-39
- 4.1 边款书体的多样性31-33
- 4.1.1 楷书边款31-32
- 4.1.2 行书边款32
- 4.1.3 隶书边款32
- 4.1.4 篆书边款32-33
- 4.2 边款手法的创新性33-34
- 4.2.1 治印形式上:阳文边款33-34
- 4.2.2 治印刀法上:单双刀相结合34
- 4.3 边款内容的丰富性34-36
- 4.3.1 追溯释印渊源34-35
- 4.3.2 记事情感表达35-36
- 4.3.3 论述印学理念36
- 4.4 边款章法的绘画性36-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1-42
- 致谢42-43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43-44
- 承诺书44-4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慧;;方介堪篆刻艺术研究初探[J];学理论;2009年32期
2 方晓;;印章用字浅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金丹;;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下)[J];荣宝斋;2012年04期
4 张明学;传统篆刻艺术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邱煌;;古代私家藏书印浅谈[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年02期
6 陈一梅;;任情肆意 汲古弥新——仲伟迅篆刻艺术[J];书法赏评;2015年03期
7 沈乐平;;元朱文印研究导论[J];新美术;2008年03期
8 郭伟其;;残碑入帖与残帖上石—对停云馆刻拓残帖的再思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01期
9 汤凌云;;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J];现代哲学;201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梅跃辉;竖轴形式与明中晚期书法形式表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江健;元代篆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莫武;由朱s辍睹B肌匪健对浴仿墼娜俗痰姆⒄筟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4 冯勇;陈继儒书法年表及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璐;明郭宗昌及其《金石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洪薇;赵宦光篆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静;从秦汉小篆看摹印篆的产生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9年
8 霍文才;当前篆刻创作取法范围拓展的综合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洪威;南朝将军印风格、特征及其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师古不泥,铁笔纵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