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审美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6-14 03:05

  本文关键词:审美的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古代,写书法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常事,而时日跨到21世纪的今天,书法不再普及了,能懂书分五体的人已不多见,更不指望有较多的人会理解隶楷的存在。习惯被人们忽略的“细节”往往蕴含着丰硕的能量,隶楷就是此类别中的一种典型、一个范例。 隶楷在唐代以前是普遍存在着。在汉代,隶楷是古隶向行草、楷演变的过渡性书体,较草率的隶楷与早期行草是很难区分的。钟主楷法的成熟终止了隶楷的过渡性,但隶楷继续存在着,由于应用范围的扩大,隶楷的书写形式变得多样化了,如有写经式的隶楷、碑刻式的隶楷、摩崖式的隶楷等存在。古朴、大气的隶楷一方面给二王新体提供了营养,另一方面衬托了新体的灵巧、别致,使得二王书法更加出类拔萃。 到了唐代,因为新体己完全成熟了,反观隶楷用笔的单调、结体的重复使得它不适合社会的任一场合,结果是隶楷灭亡了。隶楷形的灭亡不等于它的精神也随之死亡,颜真卿参透了隶楷的实质,将隶楷的古朴、雄浑融化在新体行草中,创作了最富有隶楷精神的行草杰作——《座位帖》。这样,从隶楷到行草的转变,使得隶楷获得了第二生命。 隶楷的第二生命给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开阔地带,即碑帖互融的康庄大道。帖学派自二王一出,就日渐衰弱了,碑学派如金农、吕凤子一味地往隶楷的“古拙”去发展,“剑走偏锋”是难于避免的。相比之下,康有为还是能始终站在碑帖互融的康庄大道上,古雅、雄浑但略显粗糙了。而精致、古雅、大气的《座位帖》的成功给人的启示是,书法杰作的产生不但需要合理的书法技巧,还要有丰硕的隶楷精神作为后盾。
【关键词】:隶楷 行草 审美 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8
  • 绪论8-14
  • 1.1 课题选择的缘由和意义8-9
  • 1.2 前人研究的相关成果9-11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4
  • 上篇 审美的变化——从隶楷的进程来看14-33
  • 1.1 隶楷的界定与范围14-17
  • 1.2 汉代——隶楷的形成期17-19
  • 1.3 魏晋南北朝——隶楷的发展期19-30
  • 1.3.1 钟繇的“隶楷”19-23
  • 1.3.2 写经体中的隶楷23-26
  • 1.3.3 碑刻中的隶楷26-29
  • 1.3.4 北朝摩崖刻经中的隶楷29-30
  • 1.4 隋唐以后——隶楷的荡然无存期30-33
  • 下篇 审美的变化——从隶楷到行草33-50
  • 1.1 概论33-35
  • 1.2 审美的变化——从隶楷到王羲之的行草35-38
  • 1.3 审美的变化——从隶楷到民间行草(唐以前的)38-39
  • 1.4 审美的变化——从隶楷到颜真卿行草39-42
  • 1.5 审美的变化——从隶楷到金农行草42-44
  • 1.6 审美的变化——从隶楷到吕凤子行草44-45
  • 1.7 审美的变化——从隶楷到康有为行草45-48
  • 1.8 审美变化的误区——从书法技巧来看48-49
  • 1.9 小结49-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4-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5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朱德生;关于辩证法的逻辑与历史的根据[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王猛;晚期希腊哲学伦理化倾向的历史根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张传开;整体与部分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尉利工;古代中西方对知识与德性的不同态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郭安;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吴裕民;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与人权保障机能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冯雷;;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幸福观概念的全新呈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马腾;;马克思的自由观浅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陆跃峰;;论希腊时代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4 侯才;栾亚丽;邓永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民主、富强、公正、和谐和自由[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全新;;关于斯多葛学派论“来克顿(λεκτσν)”的述评[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长坤;魏宇;;和而不同——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A];和文化学刊(2010)[C];2010年

7 曹利群;任俊;;瞿秋白的生命观及其对当代生命观教育的启迪[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六辑)[C];2012年

8 张俊;;康德德福配享学说的思想渊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张俊;;康德圆善说的思想渊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侯才;栾亚丽;邓永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民主、富强、公正、和谐和自由[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乙廷;“人肉搜索”涉及的道德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群;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卓姗姗;法律信任与法律权威[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小风;科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构关系探析[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宏娟;论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程岩;侵权归责新探[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左s,

本文编号:448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48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