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梁启超德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8 19:55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宣传家和教育家,他的多方面活动都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来了鲜明的印记。在众多身份之下,面对近代中国特殊且复杂的社会现状,梁启超对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用独有的世界眼光来审视中西道德思想和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思想主张,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德育思想体系。梁启超的德育思想以“利群”为出发点,以缔造“新民”为落脚点,包括以自尊、自由、毅力为内容的个人德目,以孝、自立、乐观、磨练人格为内容的家庭德目,以国家思想、合群、社会责任感为内容的社会德目。梁启超的德育思想强调“自新”更注重实践。综观梁启超的整个思想体系,不难看出,德育思想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回观梁启超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人物的一生,并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以及梁启超的人生轨迹、心路历程,尤其是根据其汗牛充栋的宏伟著作,去大致梳理和提炼其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熏陶下所堆积、升华的德育思想,试探性地揭示其德育思想的“秘密”所在,对梁启超德育思想研究尤其是当下的...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梁启超德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梁启超德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晚清社会严峻现实的强烈呼唤
        2.1.2 “过渡时代”道德危机的现实困境
        2.1.3 近代道德致用思潮的时代涌动
        2.1.4 中外道德思想文化的交融深化
    2.2 梁启超德育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2.2.1 传统道德思想的熏陶
        2.2.2 梁家严正家风的哺育
        2.2.3 独特岭南文化的浸染
        2.2.4 日本维新思想的渗透
        2.2.5 西方近代思想的启迪
    2.3 梁启超德育思想的发展轨迹
        2.3.1 思想孕育阶段
        2.3.2 采补“进取”阶段
        2.3.3 淬厉“保守”阶段
        2.3.4 “综合创新”阶段
第3章 梁启超德育思想的理论架构
    3.1 出发点:“利群”
        3.1.1 道德的起源——群
        3.1.2 利己与利群的关系
        3.1.3 利群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3.2 落脚点:缔造“新民”
        3.2.1 何为“新民”
        3.2.2 新民的特点
        3.2.3 缔造“新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3 着力点:个人、家庭、社会
        3.3.1 个人德目
        3.3.2 家庭德目
        3.3.3 社会德目
    3.4 切入点:革新、自新、教育、实践
        3.4.1 行“革命”,革新道德内容
        3.4.2 除奴性,实现自身解放
        3.4.3 致良知,提升道德修养
        3.4.4 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
        3.4.5 兴学校,提高国民素质
        3.4.6 设报馆,开社会新风气
第4章 梁启超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1 公德与私德并重
        4.1.1 无公德不能团
        4.1.2 无私德不能立
        4.1.3 公德与私德并行不悖
    4.2 破旧与立新并举
        4.2.1 破除旧道德
        4.2.2 建立新民德
        4.2.3 破旧与立新不可偏废
    4.3 淬厉与采补并行
        4.3.1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
        4.3.2 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4.3.3 淬厉与采补缺一不可
    4.4 道德与智识并进
        4.4.1 道德是智识之原
        4.4.2 智识是道德之基
        4.4.3 道德与智识相互统一
第5章 梁启超德育思想的评价与启思
    5.1 梁启超德育思想的评价
        5.1.1 唤醒了近代国民强烈的爱国意识
        5.1.2 拓展了近代德育思想的理论发展
        5.1.3 推动了传统伦理道德的近代转型
        5.1.4 存在一定程度的阶级与历史局限
    5.2 梁启超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5.2.1 结合中西优长的理论创建
        5.2.2 坚持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
        5.2.3 重精神、贵德育的思想理念
        5.2.4 近乎集体主义的态度立场
    5.3 梁启超德育思想的时代启思
        5.3.1 薪传优秀道德思想,坚定道德文化自信
        5.3.2 承全媒体时代优势,优化德育社会环境
        5.3.3 聚焦教育根本任务,系统推进立德树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全媒体环境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J]. 李超民.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6)
[2]落实 落实 再落实——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陈宝生.  中国民族教育. 2019(03)
[3]落实 落实 再落实——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陈宝生.  中国高等教育. 2019(Z1)
[4]对梁启超德育思想的借鉴与探析[J]. 李亚.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24)
[5]《德育鉴》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J]. 吴玲玲.  南方论刊. 2015(03)
[6]梁启超的“常识”观[J]. 夏晓虹.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1)
[7]梁启超道德诉求的三次转型[J]. 尤小立.  天津社会科学. 2013(02)
[8]梁启超的“私德”论及其儒学特质[J]. 陈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9]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观[J]. 吴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2)
[10]略论福泽谕吉对梁启超启蒙思想的影响[J]. 李娜.  延边党校学报. 2012(05)

博士论文
[1]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陈泗铮.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
[2]化陋邦为新国[D]. 伊丽娜.黑龙江大学 2014
[3]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 敖福军.中央民族大学 2011
[4]平民化自由人格[D]. 李金和.首都师范大学 2009
[5]危机·革命·重建[D]. 段江波.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梁启超“私德”思想研究[D]. 金津如.南京大学 2018
[2]梁启超公德与私德思想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 张潇涵.山东师范大学 2017
[3]《梁启超家书》德育思想研究[D]. 陈文捷.西南大学 2014
[4]梁启超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D]. 李娜.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5]公德利群 私德修身[D]. 黎玮.江西师范大学 2008
[6]梁启超公私观的解读[D]. 那瑛.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4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4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