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发布时间:2021-10-31 10:18
  新时代下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党面临着执政风险与考验,需保持纯洁性与先进性,从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毛泽东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容之一,其基本内核与精华于现时代仍具有借鉴意义。传统民本思想作为毛泽东群众观的理论来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在当今需批判继承,实现其现代化转型。深入比较二者,把握其本质,从不同视角阐述毛泽东群众观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为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实行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借鉴。传统民本思想以“民为国本”、“立君为民”、“政在养民”为核心观点。其主张民众是国家的主要构成因素,君主由上天产生,而天意体现于民意。为此,传统民本思想引导君主推行养民政策。毛泽东从小成长受教育于浓厚的传统文化环境,在此文化土壤中形成群众观。他始终重视团结发动群众,为群众服务,建立真正属于人民群众的国家。传统民本思想产生于封建社会,其从君主视角和实际利益出发而不断发展,在立场、观点、方法上都与毛泽东的群众观有本质区别。在立场上,毛泽东的群众观以唯物主义的理论为基点,坚持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政治立场,最终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价值立场。传统民本思想多立足于唯心主义,民众始终处...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毛泽东群众观的理论渊源
    一、传统民本思想
        (一)民为国本,重民信民
        (二)立君为民,设官治民
        (三)听政于民,利民养民
    二、近代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
        (一)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杨昌济民族伦理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
        (二)列宁的群众观
        (三)中国早期共产党人的群众观
第二章 毛泽东群众观对传统民本思想在立场上的超越
    一、唯物主义群众观对唯心主义民本思想的理论立场超越
    二、人民解放思想对被统治“庶民”阶级的政治立场超越
    三、共产主义理想对民本思想大同理念的价值立场超越
第三章 毛泽东群众观对传统民本思想在观点上的超越
    一、群众动力观对传统天命观的超越
    二、群众主体观对民贵君轻思想的超越
    三、群众目的观对富民利民思想的超越
    四、群众教育观对教民愚民思想的超越
第四章 毛泽东群众观对传统民本思想在方法上的超越
    一、阶级分析方法对传统民本思想阶级狭隘性的超越
    二、群众路线的方法对传统民本思想“以君主意志为中心”的超越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传统民本思想“知本行末”的超越
第五章 毛泽东群众观对传统民本思想超越的当代启示
    一、站稳立场,继承发展群众观点
        (一)立足唯物主义观点,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
        (三)扩大新时代人民内涵,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人民群众为动力,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以人民为主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为人民服务,使人民共享发展和改革成果
    三、掌握正确方法,加强党的建设
        (一)引导教育群众,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二)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注重社会调查,了解民情民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67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67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