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学中和思想探讨
发布时间:2021-11-14 23:43
《黄帝内经》强调了饮食习惯对养生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求五味不能太偏,应以中和为原则。养生亦与起居有很大关系,起居生活亦不能出偏,应以适中为原则,就当今而言,保证睡眠时间而不必在意起居时间早晚者,亦是不明中和思想者。不论是神劳还是形劳,皆不能太过。人体要"形劳而不倦",也即中和思想所指的"过犹不及"。养生也重在保持七情中和。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常情,便是含中和之义,无太过或不及。养生之道,纵欲是其大忌,适度的房事有益于身体的健康,过度的房事则有损于人的生命。在《黄帝内经》养生学中,强调中和的基本思想,但并不是说要强求中和而不进取,中和不是被动而求之术,而是主动应得之法。能"中和"者,未有不会养生者。求养生者,必以"中和"为目的。"中和思想"贯穿于《黄帝内经》中养生、生理、病理、治疗、七情、房事等的各个方面,这些即是中和思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做行为的反映,使人们的行为逐渐中和,最终来影响养生者的思想,从而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最佳境界。
【文章来源】:河南中医. 2017,37(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中和”思想源于《中庸》
2《黄帝内经》养生学对中和思想的运用
2.1 饮食养生中的中和思想
2.2 起居生活中的中和思想
2.3 劳作中的中和思想
2.4 七情中的中和思想
2.5 房事中的中和思想
3 中和思想在指导养生中的注意事项
3.1 养生不是一劳永逸, 而是长期坚持
3.2 养生要求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和”思想与中医学的研究进展评述[J]. 宋欣阳,陈丽云,严世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9)
[2]中国传统“动形养生”文化源流[J]. 邵玉萍. 湖北体育科技. 2014(09)
[3]《黄帝内经》的“中和”观[J]. 张巧霞. 河北学刊. 2008(01)
[4]试论《内经》中的“德全不危”[J]. 位燕,张再良. 四川中医. 2007(03)
[5]《黄帝内经》与儒家“致中和”思想[J]. 景浩. 中医药学刊. 2006(03)
[6]《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J]. 商铁刚. 中医药学刊. 2004(12)
[7]试论和法的含义与运用范围[J]. 潘光明. 国医论坛. 2002(06)
[8]王道与医理──浅谈儒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 李志安,田雁华.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7(04)
[9]度与《内经》养生小议[J]. 李志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0(03)
博士论文
[1]《黄帝内经》中和思想研究[D]. 方满锦.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2]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D]. 胡真.湖北中医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495591
【文章来源】:河南中医. 2017,37(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中和”思想源于《中庸》
2《黄帝内经》养生学对中和思想的运用
2.1 饮食养生中的中和思想
2.2 起居生活中的中和思想
2.3 劳作中的中和思想
2.4 七情中的中和思想
2.5 房事中的中和思想
3 中和思想在指导养生中的注意事项
3.1 养生不是一劳永逸, 而是长期坚持
3.2 养生要求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4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和”思想与中医学的研究进展评述[J]. 宋欣阳,陈丽云,严世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09)
[2]中国传统“动形养生”文化源流[J]. 邵玉萍. 湖北体育科技. 2014(09)
[3]《黄帝内经》的“中和”观[J]. 张巧霞. 河北学刊. 2008(01)
[4]试论《内经》中的“德全不危”[J]. 位燕,张再良. 四川中医. 2007(03)
[5]《黄帝内经》与儒家“致中和”思想[J]. 景浩. 中医药学刊. 2006(03)
[6]《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J]. 商铁刚. 中医药学刊. 2004(12)
[7]试论和法的含义与运用范围[J]. 潘光明. 国医论坛. 2002(06)
[8]王道与医理──浅谈儒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 李志安,田雁华.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7(04)
[9]度与《内经》养生小议[J]. 李志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0(03)
博士论文
[1]《黄帝内经》中和思想研究[D]. 方满锦.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2]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D]. 胡真.湖北中医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495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9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