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研究 ——以四川省六所中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29 21:57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科性质,将人文关怀带入政治课堂。纵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唯考试”、“唯分数”的顽瘴痼疾从未得到根除,政治教师多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单方面灌输,师生双向互动的共同体难以形成,同时相对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政治教师更为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不愿意用更多的时间考虑学生的人格、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真正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体现学科价值。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激励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政治课的严肃刻板印象,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还能给予师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营造生态和谐的教学文化,因而研究赏识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具有较大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在回顾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使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等多种方法,探索赏识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状况,具体的研究内容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本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一)赏识的概念
(二)赏识教育的概念
(三)赏识教育的特征
(四)赏识教育的运用方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赏识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二)赏识教育的教学论原理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特殊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赏识教育的关联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赏识教育的运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情况说明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手段
(四)调查过程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良好形势
(一)政治教师对赏识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二)师生双方都意识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三)多数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践行赏识教育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政治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情感基础较薄弱
(二)部分政治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技巧不当
(三)学生对政治教师的赏识反应不强
(四)赏识教育运用忽略学生主体参与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实践方案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结果测量
二、实践过程
(一)课前实践
(二)课堂实践——以《生活处处有哲学》为例
(三)课后实践
三、实践结果
(一)总体情况的变化
(二)学习认知方面的变化
(三)学习情感方面的变化
(四)学习行为方面的变化
四、实践总结与反思
(一)大班教学增加实施赏识的难度
(二)学校对赏识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三)赏识教育缺乏家校的协同作用
第五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
(一)重智轻德的倾向较重
(二)政治教师的地位不高
二、学校层面
(一)政治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
(二)班级规模设置存在不合理
(三)学校教育对家长开放不足
三、教师层面
(一)运用赏识教育的素质欠缺
(二)教学过程中缺乏赏识氛围
(三)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发展性
四、学生层面
(一)学生对政治学科认识存在偏差
(二)部分学生“破罐破摔”心理严重
第六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效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
一、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以完备师生的相关素养为基础
(一)转变政治教师传统教学理念
(二)提升政治教师运用赏识的能力
(三)端正学生的政治课学习态度
(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以变革政治课教学模式为立足点
(一)变“注入”为“启发”,奠定赏识教育基调
(二)变“被动”为“主动”,创造赏识教育契机
(三)变“单一”为“多元”,拓宽赏识教育渠道
三、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以完善政治课评价体系为支撑
(一)构建发展性的政治课学生评价体系
(二)完善政治教师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三)社会大众要尊重政治教师的劳动
四、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以强化外部环境支持为后盾
(一)校育为先,构建赏识型校园文化
(二)家校协同,构筑赏识教育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义务教育阶段班级规模配置如何寻求“破”与“立”[J]. 欧运波. 教学与管理. 2019(01)
[2]惩戒教育:从批判到回归[J]. 黄路遥. 当代教育科学. 2018(11)
[3]“适时而教”的思想内涵及现代价值[J]. 李如密,王禧婷.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05)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研究[J]. 庄蕾. 学术探索. 2018(09)
[5]立德树人:教育伦理的根本原则[J]. 王正平,林雅静. 道德与文明. 2018(04)
[6]思想政治课有效学习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J]. 邹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8)
[7]荣誉: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J]. 辛治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3)
[8]中学生赏识教育的范式与路径[J]. 谢亚蓉.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6)
[9]学习的自我感:内涵、形成条件与培养策略[J]. 陈娜.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01)
[10]赏识教育在技工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 张伟. 教育现代化. 2018(05)
博士论文
[1]心理学视野下关于教师赏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蓝志东.华中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权威研究[D]. 丁芳芳.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高中思想政治赏识型课堂的构建[D]. 张菲菲.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初中思想品德课赏识教育研究[D]. 胡冰冰.上海师范大学 2016
[4]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凡华.重庆师范大学 2016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研究[D]. 徐子静.江西理工大学 2015
[6]高中思想政治课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季琼雨.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中学政治课赏识教育研究[D]. 刘巧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 黄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7
[9]论中学德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D]. 王恒映.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67256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一)赏识的概念
(二)赏识教育的概念
(三)赏识教育的特征
(四)赏识教育的运用方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赏识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二)赏识教育的教学论原理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特殊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赏识教育的关联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赏识教育的运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情况说明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手段
(四)调查过程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良好形势
(一)政治教师对赏识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二)师生双方都意识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三)多数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践行赏识教育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政治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情感基础较薄弱
(二)部分政治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技巧不当
(三)学生对政治教师的赏识反应不强
(四)赏识教育运用忽略学生主体参与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实践方案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结果测量
二、实践过程
(一)课前实践
(二)课堂实践——以《生活处处有哲学》为例
(三)课后实践
三、实践结果
(一)总体情况的变化
(二)学习认知方面的变化
(三)学习情感方面的变化
(四)学习行为方面的变化
四、实践总结与反思
(一)大班教学增加实施赏识的难度
(二)学校对赏识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三)赏识教育缺乏家校的协同作用
第五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
(一)重智轻德的倾向较重
(二)政治教师的地位不高
二、学校层面
(一)政治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
(二)班级规模设置存在不合理
(三)学校教育对家长开放不足
三、教师层面
(一)运用赏识教育的素质欠缺
(二)教学过程中缺乏赏识氛围
(三)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发展性
四、学生层面
(一)学生对政治学科认识存在偏差
(二)部分学生“破罐破摔”心理严重
第六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效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
一、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以完备师生的相关素养为基础
(一)转变政治教师传统教学理念
(二)提升政治教师运用赏识的能力
(三)端正学生的政治课学习态度
(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以变革政治课教学模式为立足点
(一)变“注入”为“启发”,奠定赏识教育基调
(二)变“被动”为“主动”,创造赏识教育契机
(三)变“单一”为“多元”,拓宽赏识教育渠道
三、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以完善政治课评价体系为支撑
(一)构建发展性的政治课学生评价体系
(二)完善政治教师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三)社会大众要尊重政治教师的劳动
四、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以强化外部环境支持为后盾
(一)校育为先,构建赏识型校园文化
(二)家校协同,构筑赏识教育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义务教育阶段班级规模配置如何寻求“破”与“立”[J]. 欧运波. 教学与管理. 2019(01)
[2]惩戒教育:从批判到回归[J]. 黄路遥. 当代教育科学. 2018(11)
[3]“适时而教”的思想内涵及现代价值[J]. 李如密,王禧婷.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8(05)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研究[J]. 庄蕾. 学术探索. 2018(09)
[5]立德树人:教育伦理的根本原则[J]. 王正平,林雅静. 道德与文明. 2018(04)
[6]思想政治课有效学习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J]. 邹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8)
[7]荣誉: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J]. 辛治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3)
[8]中学生赏识教育的范式与路径[J]. 谢亚蓉.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6)
[9]学习的自我感:内涵、形成条件与培养策略[J]. 陈娜.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01)
[10]赏识教育在技工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 张伟. 教育现代化. 2018(05)
博士论文
[1]心理学视野下关于教师赏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蓝志东.华中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权威研究[D]. 丁芳芳.南京师范大学 2018
[2]高中思想政治赏识型课堂的构建[D]. 张菲菲.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初中思想品德课赏识教育研究[D]. 胡冰冰.上海师范大学 2016
[4]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凡华.重庆师范大学 2016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研究[D]. 徐子静.江西理工大学 2015
[6]高中思想政治课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季琼雨.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中学政治课赏识教育研究[D]. 刘巧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 黄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7
[9]论中学德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D]. 王恒映.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67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6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