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法国医家腊味爱中医学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30 14:37
  目的:通过对腊味爱中医理论阐发和应用的研究,了解其学术思想特点,结合中医西学中其传统中医理论的传播现象,试图探索中医药文化在海内外传播和教育路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整理收集到的腊味爱相关文物文献,翻译其著作,进行分析汇总,重点阐述腊味爱关于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医哲学理论的阐发和临床应用,总结其学术思想特点,梳理腊味爱的中医理论的传播路径,发掘其对中医西学的后世影响。结果:本文对法国西学中医医家腊味爱的中医学术思想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一、总结归纳其中医学术思想,分为中医翻译研究和中医理论研究,前者重点在于借助古文字解读中医理论的“甲骨文中医”和对中医名词术语进行精准翻译,后者主要是对中医哲学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将古天文学进行中医应用;二、梳理其对中医哲学理论“阴阳五行理论”和“三才理论”从现象到本质的阐发,从中发现腊味爱的阐发方式利于西方传统中医理论的传播和教育;三、总结分析其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方式和特点,涵盖对疾病全过程的认识以及疾病的诊治;四、梳理其学术思想在中医西学的传播历史和影响,对国内外中医的传播和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结论:腊味爱的中医学术思想具...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医药在法国的传播概况
    1.1 早期中医药在欧洲的传播
        1.1.1 17世纪及以前:中医药传播在欧洲的滥觞
        1.1.2 18至19世纪:法国中医药传播的第一次热潮
    1.2 近代以来中医药在法国的传播
        1.2.1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医药传播的短暂低谷
        1.2.2 20世纪至今:法国中医药传播的第二次热潮
    1.3 小结
第二章 腊味爱简介及其学术思想影响
    2.1 腊味爱生平简介
    2.2 腊味爱主要出版书籍简介
    2.3 腊味爱对西学中医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腊味爱中医学术思想概述
    3.1 腊味爱在中医翻译方面的研究
        3.1.1 甲骨文中医
        3.1.2 改进中医名词术语翻译
    3.2 腊味爱在中医理论方面的研究
        3.2.1 中医哲学理论
        3.2.2 古天文学在中医上的应用
    3.3 小结
第四章 腊味爱的中医哲学理论阐发
    4.1 阴阳五行理论
        4.1.1 对阴阳理论的阐发
        4.1.2 对阴阳五行理论的阐发
        4.1.3 阴阳五行理论在《周易》的应用
        4.1.4 腊味爱对于五行理论的思考
    4.2 三才理论
        4.2.1 对三才模型的阐发
        4.2.2 生理功能三才模式的基本描述
        4.2.3 三才的相互作用
    4.3 甲骨文中医在中医哲学理论解读中的应用
    4.4 小结
第五章 腊味爱中医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5.1 疾病的发生
        5.1.1 个体及外来因素与发病
        5.1.2 三才模式与发病
        5.1.3 潜在的发病风险
        5.1.4 腊味爱对于偶然性发病的思考
    5.2 疾病的诊断
        5.2.1 腊味爱对于中医诊断思维的思考
        5.2.2 中医脉诊
        5.2.3 症状分类诊断
        5.2.4 《周易》的卦在中医诊断的应用
    5.3 疾病治疗
        5.3.1 治疗原则
        5.3.2 开放意识治疗
        5.3.3 生理结构摄入治疗
        5.3.4 针灸治疗
        5.3.5 治疗过程中的医患意图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从腊味爱看传统中医理论在西方的传播与教育
    6.1 腊味爱中医学术思想的特点
        6.1.1 重视对传统中医哲学理论的阐释
        6.1.2 对西方现代医学理论进行批评
    6.2 传统派西学中医在西方社会独具生命力
        6.2.1 腊味爱对于传统中医理论传播的贡献
        6.2.2 传统派西学中医的兴起
    6.3 腊味爱对西方中医教育的启发
    6.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西学中医医家腊味爱的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简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本草纲目》看16世纪前后的中外医药交流[J]. 高洁,范璐,陈绍红,柳海艳,修琳琳,刘殿娜,陈丰,张晨,李娜,许皖,吕艳敏,钟赣生.  中国现代中药. 2018(11)
[2]“西方中医”之鉴[J]. 吴凯,张蕊子,戴翥,贺霆.  中医药文化. 2018(02)
[3]《马可波罗行纪》中的中医药文化[J]. 张颖,陈星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1)
[4]“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变”视阈下早期儒家天人关系辨析[J]. 陈光连.  社科纵横. 2016(10)
[5]“丝路中药”初探[J]. 白吉庆,林青青,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2016(06)
[6]比利时中医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一)[J]. 孙培林.  中医药导报. 2016(06)
[7]十五世纪以来中医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J]. 高晞.  中医药文化. 2015(06)
[8]从东方学视角论西方对中医认知的近代之变[J]. 李翊菲.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 (10)
[9]清初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中医西传活动述评[J]. 王银泉,徐海女.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8)
[10]四神形象的象征意义[J]. 孙峥.  黑龙江史志. 2015(08)

博士论文
[1]基于社会建构论的中医西传路径研究[D]. 李翊菲.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2]近代传教士中医译介活动及其影响研究[D]. 范延妮.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黄帝内经》道家哲学思想研究[D]. 刘东祥.山东大学 2017
[2]二十世纪初的德国中医研究[D]. 张雪洋.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3]英国五行针灸学术源流与诊疗特点研究[D]. 祁天培.云南中医学院 2016



本文编号:3683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83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