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彝族传统丧葬舞蹈“确比舞”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0:00
【摘要】:自古以来,在云南滇东地区自称那苏泼的彝族支系白彝中,村寨里凡有上年纪的老人去世,就流传着举行歌舞活动闹丧以示祭祀的丧葬习俗。因地区不同称呼各异,楚雄州彝族称“踩地气”,富源县彝族称为“转噶”“跳鬼”“搓蛆”;曲靖市麒麟区彝族则称作“确比”。较之其他地区,因曲靖地处内地入滇咽喉,古代曾是爨氏统治中心,素有滇东重镇之称。当地彝族与汉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自古就甚为频繁,随着汉文化日渐扩大的影响,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其民间歌舞和古老的风俗习惯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承续着本民族的特色。所以,本文以流传在曲靖麒麟地区的彝族传统丧葬仪式舞蹈“确比舞”作为研究对象。确比舞最初产生于民间丧葬仪式之中的,依附于千余年前彝族先民灵魂不灭、祖先崇拜的原初朴素信仰,其后则逐渐发展形成以向先人感恩戴德,向后人传德承志、启蒙教化,对生命的尊重和礼赞等多重主旨为一体的舞蹈种类。因此,本论文一方面从彝族丧葬习俗的历史文化和彝族丧葬舞蹈发展流播两个维度去探研确比舞发生的可能性。鉴于丧葬仪式作为确比舞产生的原初场域,所以不可或缺地要对遗存数千年的滇东地区彝族民间传统丧葬仪式进行客观、真实的阐释论证,并针对丧葬仪式中的确比舞的原始形态及作用意义等的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确比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势必会在历史不断推演过程中发展变化,对当代以来确比舞的发展作出梳理与思考,以此观照确比舞发生嬗变的表现及动因。运用历史和当下的两重视角去探究彝族传统丧葬舞蹈确比舞对于本学科的研究价值和对本民族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推进的广泛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722.29
【图文】:
灯、小调等汉文化元素,并逐渐在民俗节庆、过年、贺家、开新街等场合也开始参与表演。表演时舞者需要将花鼓斜挎置于左腰际,右手持鼓槌,左手持一块纯白色毛巾,领舞者则是需要双手相持龙头舞动。[21]清康熙五十六年《]嵍胂刂
本文编号:2774684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722.29
【图文】:
灯、小调等汉文化元素,并逐渐在民俗节庆、过年、贺家、开新街等场合也开始参与表演。表演时舞者需要将花鼓斜挎置于左腰际,右手持鼓槌,左手持一块纯白色毛巾,领舞者则是需要双手相持龙头舞动。[21]清康熙五十六年《]嵍胂刂
本文编号:2774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77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