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凉州攻鼓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1:39
【摘要】:鼓舞是我国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在古代常用于祭祀、庆典或者军队出征。凉州攻鼓子发源于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寨子村,项目发展迅速,不仅建立了凉州攻鼓子协会,还创立了武威门元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凉州攻鼓子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针对现阶段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凉州攻鼓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凉州攻鼓子目前发展较好,在当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四坝镇中学已经接受培训多年,组建了四坝镇中学攻鼓团。(2)资金的缺乏仍是目前凉州攻鼓子发展最大的问题,随着更多人员的加入,服装、道具、训练场地、人员培训等都面临极大的困难,政府的补贴有限,自身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但也是杯水车薪。(3)缺少正规的管理制度和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随着人数的增加,服装道具的管理,队员的训练计划都应该更加的具体、科学。(4)互联网时代下,过去的宣传模式也暴露了很多的弊端,开展新型的更适应当代潮流的宣传模式迫在眉睫。建议:(1)在全民健身的倡导下,凉州攻鼓子应该充分发挥其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价值和娱乐价值,开展针对大众的普及培训工作,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凉州攻鼓子的保护与发展中。(2)建立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扩大宣传模式,利用自媒体更快、更广、更便捷的特点进行宣传。(3)政府应建立“文化周”,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大力宣传当地的文化特色,举行文化活动,将攻鼓子融入其中,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4)加强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将四坝镇中学的成功经验作为范本,对更多的学校进行普及、培训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自己家乡特有的民俗体育,提高攻鼓子知名度。(5)定期举办攻鼓子比赛,以个人或者单位的形式报名,对获胜者进行奖励,并颁发优秀文化个人或单位奖项,鼓励各单位、学校、企业等积极参加。(6)将“媒体融合”作为传播的主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的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凉州攻鼓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722.2
【图文】:

凉州,重大活动,民族传统体育,节日


图 1 当地群众对攻鼓子认知程度凉州攻鼓子这一民族传统体育,一直以来都是武威凉州地区重大活动、节日等必不可少的特色节目,和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一样,如今的攻鼓子也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之下,在 2008年终于成功申遗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要使凉州攻鼓子走

途径分析,凉州区,居民,凉州


图 2 凉州区居民了解攻鼓子的途径分析有效的传播途经是凉州攻鼓子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从(图 2)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有 76%的人了解凉州攻鼓子的途径是来自于社会活动。有 11%的人是通过网络或父母、长辈口口相传的途径了解凉州攻鼓子的,而通过书籍途径了解的人只有 2%,以上数据说明,当地群众了解攻鼓子

满意度分析,凉州,群众


图 3 当地群众对凉州攻鼓子发展现状满意度分析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每当我们聊起攻鼓子近年来开展的活动,大家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骄傲的表情,尤其是提及每年的天马旅游节和武威葡萄酒节,很多人都表示在现场观看攻鼓子表演后,那种振奋人心的节奏和鼓手们的呐喊声,深深的震撼到了他们。通过对(图 3)当地群众对凉州攻鼓子发展现状满意度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军;陈晓光;;从攻鼓子特色领略西凉乐舞的舞魂[J];兰台世界;2015年31期

2 曹星;;非遗借助新媒体与旅游实现联动传播可行性分析——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吴军;;甘肃武威“攻鼓子”舞的文化内涵探究[J];舞蹈;2015年05期

4 李琦;;论武威攻鼓子中的西凉乐舞遗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张慧敏;叶祥元;;破千校一面 促特色发展——武威市凉州区特色校建设纪实[J];甘肃教育;2014年03期

6 徐艺乙;;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7 冯小琴;;兰州太平鼓文化内涵阐释[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石瑾;周邦春;;武威攻鼓子的艺术审美特征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石瑾;周邦春;;河西走廊上的西部“鼓魂”——凉州攻鼓子[J];大众文艺;2011年09期

10 王怀虎;雷少华;;甘肃鼓文化渊源考及其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灏;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凉州攻鼓子的传承与保护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娟;作为非遗的男性之舞[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3 王琨;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

4 郝翻翻;新形势下安塞腰鼓传承现状与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赵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兰州太平鼓[D];南京大学;2015年

6 杜勇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军阳;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8 屈子杰;凉州攻鼓子的体育文化价值[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9 任艳花;汉代武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玉寿;丝路古韵 凉州遗风—凉州区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6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786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