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锣花舞”仪式音声的文化符号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5-07-19 05:40
"锣花舞"是一种降神驱邪、祈福禳灾的客家民俗仪式,常常出现在客家人的宗族祭祀和节日庙会等活动中。"锣花舞"仪式文本的建构是南北文化互动的结果,仪式文本的多元性体现了客家移民文化的典型特征。作为一种客家传统文化,"锣花舞"仪式中的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在宣扬客家文化、规范客家传统道德观念和乡村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锣花舞"仪式音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符号",给予了客家民众精神上众多的期许,同时在客家族群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认同功能。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人文阐释
(一)“巫道合一”的信仰体系
(二)“崇尚礼乐”的文化背景
二、仪式音声的文化解读——以“藏禁”仪式为例
(一)音乐文本的文化解读
1. 多元性音乐文本
2. 巫道文化的音声特性
(二)表演文本的文化解读
1. 程式性与即兴性特征
2. 执仪者的文化身份解读
(1)“巫—道”的双重身份
(2)“神—俗”的双重角色
(三)社会文化功能解读
1. 审美功能
2. 教化功能
三、仪式音声的符号学解读
(一)文化记忆的符号
(二)人神交流的符号
(三)宗族认同的符号
结语
本文编号:405808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人文阐释
(一)“巫道合一”的信仰体系
(二)“崇尚礼乐”的文化背景
二、仪式音声的文化解读——以“藏禁”仪式为例
(一)音乐文本的文化解读
1. 多元性音乐文本
2. 巫道文化的音声特性
(二)表演文本的文化解读
1. 程式性与即兴性特征
2. 执仪者的文化身份解读
(1)“巫—道”的双重身份
(2)“神—俗”的双重角色
(三)社会文化功能解读
1. 审美功能
2. 教化功能
三、仪式音声的符号学解读
(一)文化记忆的符号
(二)人神交流的符号
(三)宗族认同的符号
结语
本文编号:4058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058082.html
上一篇:中国古典舞“武生”题材的转化与重塑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