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输入对早期道教造物艺术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道教 佛教 艺术设计 民族性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家信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汉之前的民间信仰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佛教自东汉输入中原,佛像被附会为道家神仙内容而共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依托其传播的艺术与设计,声势日益浩大,使道教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在此促进下,道教借鉴佛教造物艺术体系,坚守自身内在的民族性,产生了风格独立的道教艺术设计,从而使道教在形式体系上成为真正的宗教。
[Abstract]:Taoist belief is rooted in the soi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folk beliefs before Han Dynasty. Buddhism was imported into the Central Plains from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Buddhist statues are attached to the Taoist gods and coexist in people's daily life, but in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Buddhism based on its spread of art and design, the momentum is growing. Daoism has produced a serious sense of crisis. Under this promotion, Taoism draws lessons from the Buddhist artistic system of creation, sticks to its inherent national character, and produces Taoist art design with independent style. Thus, Taoism became a true religion in the formal system.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苏州大学艺术学优势学科建设项目支持,为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魏晋南北朝设计文化研究(012SJD760029) 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北朝设计艺术研究”(10YC76009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19
【正文快照】: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其成为宗教之前,道家信仰在中国已具有坚实的民间基础和思想根基。佛教自东汉输入中原以后,在与道教共存的初期,一直处于传播的劣势。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以声势浩大的艺术与工艺为媒介,日益占据人们思想信仰的地盘,使道教产生了极其严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J];文物;198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洁;张水利;韩召会;;《履]裳冶静荨诽欧镂膊莸谋静菘贾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龙显昭;;巴蜀佛教的传播、发展及其动因试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宇汝松;;试论道教世界物质性及其有机整体性[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4 温玉成;公元1至3世纪中国的仙佛模式[J];敦煌研究;1999年01期
5 戴春阳;;敦煌西晋画像砖中白象内涵辨析[J];敦煌研究;2011年02期
6 刘克;;拒斥与接受:出土东汉佛教题材画像的整理与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阮荣春;“东汉佛教图像”质疑——与俞伟超先生商榷[J];东南文化;1986年02期
8 刘世旭;四川凉山早期佛教遗迹考[J];东南文化;1991年06期
9 木田知生,胡复兴;江浙早期佛寺考——“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研究[J];东南文化;1992年01期
10 吴桂兵;白毫相俑与长江流域佛教早期传播[J];东南文化;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志国;;孔望山佛像与佛神模式[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红莉;;汉代画像石所见“象图”再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洪甫;;从中外交通、佛事遗迹看孔望山造象产生的背景[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5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齐向华;失眠症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4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5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费泳;七世纪前汉地佛像服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释见脉(黄淑君);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雁宇;商周秦汉葬日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杜羽;宋版书插图演变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李雯雯;东汉时期河南地区出土多枝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郭向平;汉代砖石画像计算机处理与农史信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刘婕;山东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个案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6 邱s,
本文编号:1442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4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