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与贡布里希商榷——从现代主义到艺术的终结

发布时间:2018-01-19 10:44

  本文关键词: 艺术精神 审美 意识形态 艺术批评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贡布里希将现代主义的胜利归因于历史进步,是由于"当代性"的威慑力而导致批评家们无所适从,才使得现代主义蓬勃兴起。其实,艺术的变迁与技术的进步密切关联,艺术的本质是其形式化语言,因此,艺术批评应该采用首先摒弃意识形态内容的原则,将专注力放在纯净的艺术精神层面的探讨上。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过是哲学驾驭艺术的外在现象,是哲学强暴艺术的结果。艺术要挣脱意识形态的羁绊,艺术家们必须回到形式语言的探索上。
[Abstract]:Gombrich attributed the victory of modernism to the progress of history. It was because of the deterrent force of "contemporary" that the critics did not know what to do. In fact, modernism flourished. The change of ar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essence of art is its formal language. Therefore, art criticism should adopt the principle of abandoning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first. The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s only the external phenomenon of philosophy controlling art and the result of philosophy raping art. Art should break the shackles of ideology. Artists must return to the exploration of formal language.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J110.9
【正文快照】: 贡布里希先生在其《艺术的故事》一书的结束部分谈到了有关现代主义胜利的因素时指出,艺术的演进是与“大家所经历的进展和变化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的时代性特征问题。不过在这里,贡布里希先生将现代性的胜利的表现归结于“时代的前进是不可抗拒的这一信念已经深入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前沿;2009年02期

3 李定清;;“艺术精神的掌握”的本质内涵及其理论依据[J];襄樊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杨士恒;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略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刘忠英;;艺术与宗教的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农建南;;中国传统艺术批评“品”范畴探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黄擎;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研究检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刘建国;;虚拟世界与艺术呈现的困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张志强;周海玲;;审美意识形态献疑与文学本质刍议[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山顺章;;浅析意境在创作与文论中独有的价值[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丁涛;;艺术批评的尺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7 吴元迈;;文艺与意识形态[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宁;;戴着锁链跳舞: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南京浩劫》改写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秀雄;打开艺术批评的视野[N];文艺报;2010年

2 马克·斯拜格勒 伤郢;艺术批评还有市场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艺术中国网站总监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李心沫;艺术批评需要新秩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卢缓;艺术批评:边界和规范[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卢缓;有没有一种“80后”批评[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楚勉;面对艺术市场,艺术批评请大胆发声[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马学东;面对市场,艺术批评如何发声?[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赵力;艺术批评与面向市场的操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雨木;市场呼唤正直的艺术批评家和鉴定家[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华;汉魏之际艺术精神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王文革;文学梦的审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9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良清;寓言·语言·意识形态[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阳春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粟世来;消费主义与审美生活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定青;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尚丹露;身体·审美·意识形态[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柳;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张慧玲;意识形态、诗学与英语意识流小说的汉译[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9 彭亚芳;意识形态与诗学操控下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安民;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43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43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