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传统”的发明:建国“十七年”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01:59

  本文关键词: 建国“十七年”古典文学英译 被发明的传统 民族国家 出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十七年(1949-1966,简称建国"十七年")是一个新生的现代民族国家力求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认同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国家机构主动对外翻译中国文学的开创时期。由作为国家对外宣传机构的外文出版社组织翻译了一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图藉此对外再现作为新中国之遗产的古典文学形象,为新生的民族国家提供历史合法性。翻译古典文学作品由此成为重构或者"发明"新中国"传统"的手段。
[Abstract]:The first seventeen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66. "Seventeen years" fo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It is a key period for a new modern nation-state to strive to win recogn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is period is also the pioneering period in which the state institutions actively translate Chinese literature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publishing house organized the translation of a number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t is intended to reproduce the image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as the heritage of New China.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has become a means to reconstruct or "invent" the "tradition" of New China.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3年广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1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的汉籍外译现象自古有之。据马祖毅等人考察[1]698-704,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国人从事的对外翻译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之后唐朝名僧玄奘曾将《道德经》译成梵文。晚清民初文学对外翻译开始,出现了陈季同、辜鸿铭和苏曼殊等对外翻译名家;民国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晓铃;胡念贻;曹道衡;邓绍基;;十年来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整理工作[J];文学评论;1959年05期

2 倪秀华;;建国十七年外文出版社英译中国文学作品考察[J];中国翻译;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怀明;;二十世纪上半期《聊斋志异》文献研究述略[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汪洋;;文学史观的构建与中国文学史写作浅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吴春英;;翻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评陶渊明《饮酒》第五首诗句的不同译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李书仓;;文化反思期的汉籍西译——以明末清初为例[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刘勇刚;;评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董学文;戴晓华;;张之洞与文学研究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章方;论译者的媒介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张璐;;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下的《道德经》英译本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黄中习;;外语学者与典籍英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霍俊明;;新诗史叙事场阈中的十七年诗歌[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王惠萍;;从《饮酒》(其五)的五个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劲松;“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振媛;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围城》的幽默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成煜;见证历史的个人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佳英;多元系统论视角下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晓君;“信达雅”原则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元敏;从互文性角度看两《论语》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任黎明;小说语言风格在译文中的再现[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方佳;《道德经》三个英译本的哲学阐释学视角对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长久;论阎连科小说的乡土伦理[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晓纳;姚永朴文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思和;新文学史研究中的整体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洪子诚;“当代文学”的概念[J];文学评论;199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杰晟,李利锋;民族意识的发展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J];桂海论丛;2004年S2期

2 姜守明;;教皇权的衰落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兴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士闪;;从参与民族国家建构到返归乡土语境——评20世纪的中国乡民艺术研究[J];文史哲;2007年03期

4 李平;;晚清女学兴起及内在矛盾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5 张均;;现代性思想谱系及其批判[J];长江学术;2008年02期

6 王春风;;冲击与觉醒——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重兴语境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7 张国臣;;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王鸿斌;;论英国都铎王朝时期民族君主国构建的要素[J];理论界;2009年09期

9 郑丽丽;郭继宁;;清末新小说兴起论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宇博;;澳大利亚民族国家的生成[J];史学集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形象”[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冯天喻;;在“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韩琦;;为什么独立后的西属美洲没有建成统一的联邦国家?[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刘永丽;;“民族国家”想象与上海——晚清政治小说中的上海书写[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刘春荣;;全球化与政治策略[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6 张文郁;;必须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爱国”与“忠君”思想划出正确的坐标[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拥华;;游离的全球化与全球化政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李鸿宾;;传统与近代的对接——从地域和民族角度论述中国传统王朝的近代境域[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严荣;;国际政治经济的三元困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10 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晓萍;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认同的危机[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李云龙;关注:21世纪民族国家的命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3 民族所 刘泓;欧盟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蒉莺春;民族国家会消亡吗?[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李明浩;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李明浩;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未来[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李明浩;自治:前民族国家状态下的一种普遍现象[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纳日碧力戈 复旦大学;文明、民族、国家:流动的边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王建娥;移民问题对民族国家观念及制度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俞可平;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震;美国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1776-1867)[D];吉林大学;2013年

2 裴自余;国民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融合:中国思想脉络中的张君劢之国家观念研究(1919-1938)[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保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D];复旦大学;2003年

6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郑丽丽;“病”与“药”——清末新小说中的“救国”想象[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谭志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学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颖;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成因[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白霞;民族国家与超越民族国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莹;民族国家形成与英国宗教改革关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岳桥青;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职能的嬗变[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牛佩;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古典文学元素[D];山西大学;2013年

6 王梦莹;本土传统的世界主义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利伟;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泽江;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探源[D];苏州大学;2002年

9 吴能武;后民族结构与世界公民社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娟;法律全球化语境下法律移植呈现出的新特点[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4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64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