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与象征
本文关键词: 寓言 象征 情感符号 情景交融 出处:《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试图系统梳理德·曼与艾布拉姆斯关于浪漫主义寓言与象征手法的争论,指出发生在德·曼与艾氏之间的这场争论其实并没有在美学学理意义上展开,而是两位学者各自政治-文化立场的表述,因而都存在着诸多美学学理上的盲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主要借助苏珊·朗格的情感符号论和王夫之的情景交融论,从美学理论入手来重新探讨这个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tries to systematically comb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de Man and Abrams on romantic fables and symbolis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de Man and Ehrlich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aesthetic theory. But the two scholars expressed their respective political-cultural positions, so there are many blind spots in aesthetic theory. On this basi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is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theory with the help of Suzanne Langer's theory of emotional symbolism and Wang Fuzhi's theory of blending emotion and scenery.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注意到随着18世纪西方“天才美学”(theaesthetics of genius)和“体验艺术”(Erlebniskunst)的兴起,艺术被认为“既来源于体验,同时又是体验的表达”①。在这个背景之下,到了19世纪诗歌与修辞术被彻底分开,“天才无意识的创作理论在19世纪流行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许英英;矫苏平;;谈空间序列的节奏[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6 肖晴;;符号中的美与设计思维——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与精神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7 庄英邦;;浅论舞蹈中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杨芳;;谷文达和中国当代抽象水墨艺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张培;孟朝;聂庆娟;王中华;李艳;;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10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琦;基于产品意象的感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天翔;费尔南多·波特罗艺术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海勇;;艺术与现实哪个更真实——浅谈艺术何以成为人类的情感符号[J];美术大观;2006年07期
2 赖先刚;;“表象”与情感符号[J];当代修辞学;1992年06期
3 吕山川;;画可以怨否——情感符号化的风景[J];福建艺术;2006年06期
4 常建世;;情感符号(组诗)[J];大理文化;2013年01期
5 魏永侠;;基于符号学的产品情感要素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3期
6 周峰;孙莹莹;;现代广告中情感符号的应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来信[J];环球人物;2006年20期
8 徐蕾;;在传播中永生的艺术[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9 刘守信;;我画横断山[J];美术界;2007年01期
10 姜娜;缪锦龙;;浅析设计艺术的审美变迁[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潮州市潮剧团 李玉兰;亮相是人物的情感符号[N];汕头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瑞;休闲会所空间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4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7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