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民俗艺术当代应用主体的构成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8-02-01 04:56

  本文关键词: 民俗艺术 生产主体 消费主体 营销主体 特点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俗艺术生产主体、营销主体和消费主体是生产、流通、消费完整链条上的三方积极能动主体。生产制作主体具有自觉意识性、主导性、趋利性等特点,消费主体具有能动性与受动性并存、集体从众性、实效性等特点,营销主体具有协调性、趋利性、敏锐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影响作用。民俗艺术应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各方角色定位的准确性、利益诉求的兼顾性。
[Abstract]:The main body of folk art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consumption are the three active subjects on the complete chain of production, circula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main body of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leading and profit-seeking. The main body of consump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initiative and passivity, collective conformity and effectiveness, while the main body of market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ordination, agility, acumen and foresight, etc. They depend on each other.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applications depend on the accuracy of the roles of all parties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interest demand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基金】:2011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民俗艺术应用场域拓展研究”(11YSD014) 2014年教育部课题“文化治理的机制与评价研究”(14YJAZH038)成果之一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主体是相对于客体的一个存在,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主体和客体是在一种相互联结的动态过程中,才相互达成为对方和自己。民俗艺术应用的主体是相对于民俗艺术应用客体的一个存在,是对民俗艺术客体有认识实践能力的个人、组织、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砚祖;作为文化工业的当代民间艺术[J];美术观察;2003年12期

2 蔡瑞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模式的特点[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左洁;;从武强年画谈民间传统印刷艺术的保护和传承[J];包装工程;2010年18期

2 王秀红;;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黄亮;;非实物形态艺术商品的定价及其销售策略[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4 唐海燕;陈伟平;;浅谈经济发展对音乐消费的影响——以耒阳市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5 裴晓阳;;清涧石板雕刻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6 王欣;;苏绣艺术的市场态转型研究[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7 姜通;;艺术品的商品二因素特殊性探微[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8 曹星;;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3年20期

9 唐慕妮;;广西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初探[J];大众文艺;2014年01期

10 鲁海涛;;消费文化视域下方言对经典影视的解构[J];电影文学;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黎;;作为创意产业的日用陶瓷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谢伦灿;中国娱乐产业集群发展及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黄波;文化认同与社会网络:转型期民间艺术的发展路径[D];上海大学;2008年

4 郑永彪;禹州市钧瓷原料矿产资源及钧瓷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黄忆南;艺术表演团体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张洁;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迪;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唐朝轶;中国书画市场的营运及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欣;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利;社会音乐教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林军华;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唐永松;中国现代家具收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谢立虹;长沙市“农家乐”星级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征;消费文化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王科;汴绣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庞文奇;论音乐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活陶艺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9 柏静;对我国国有艺术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产权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梁宁;网络交互式艺术生产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新元;民俗文化与现代设计——在高等美术学府、艺术研究院开设“民俗艺术研究与设计”专业的设想[J];美术研究;2005年04期

2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卫戈;;甘肃县域民俗艺术资源评估机制探索[J];开发研究;2008年03期

4 王伟;;消费时代的民俗艺术与产业化研究[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07期

5 陶思炎;孙发成;;民俗艺术的审美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5期

6 陈静;;浅谈民俗艺术与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11期

7 邓抒扬;;民俗艺术在现代文化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基础[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卢爱华;;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金哲;;浅析民族艺术与民俗艺术关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功振邋兰宇;王勇超和他的民俗艺术博物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记者 李卫 实习生 雷艳阳;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试营业[N];陕西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柳 编译;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为何深陷“债务泥潭”[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杨维忠;民俗艺术产业化出路何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5 吕品田;春节民俗艺术对年味的强化[N];光明日报;2011年

6 聂传清 李鹏翔;民俗艺术:国内生根,海外开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7 王云;庆城生产各类香包产品50万件[N];陇东报;2009年

8 王云;庆城县紧锣密鼓备战文博会[N];陇东报;2007年

9 四川音乐学院 柴永柏;藏羌乡土文化民俗艺术的传承[N];光明日报;2012年

10 本报驻甘肃记者 张陇堂;小香包做成大产业[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明珠;客家民俗艺术与地域性设计探析[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2 逄群;胶南民俗艺术调查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3 杜n,

本文编号:1480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480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