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内省
本文选题:创造力 切入点:思维模式 出处:《美苑》2013年05期
【摘要】:正创造的过程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一个环境。其中,除了偶然性或客观性的范畴——外在于创造者的一切事物,如文化熏陶以及各种刺激并可供使用的物质材料等,还包括个人的心理生活——想像和无定形认识等各种心理活动。在审美的创新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过程是一个悖论的结合体。从表面上看,与科学探索往往要排除由感觉、先入为主等各种自我干扰之不同,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则本能地要保持高度的主观性。然而,其给人的这一主观性印象,恰恰是建立在最广义基础上的内觉环境与深刻的反向思维模式之上的。
[Abstract]:The process of being created is not out of thin air. It requires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everything but chance or objectivity lies in the creator, such as cultural edification and all kinds of stimulating and usable material materials, It also includes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imagination and amorphous cognition. In aesthetic innovation, this process is a paradoxical combination. On the surface, it is often excluded from scientific exploration. Different kinds of self-interference, such as preconceived, artistic creative thinking mode instinctively to maintain a high degree of subjectivity. However, it gives the impression of this subjectivity, It is precisely based on the broadest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ep reverse thinking mode.
【分类号】:J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可济;对创造性思维的全方位研究──《创造的秘密》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03期
2 段保国;董忠厚;;论绘画艺术对学生右脑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马丽君;个性教育: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心理基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郝宁,吴庆麟;创造力与能力、专长及胜任力关系评述[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5 陈满铭;;论思维力与语文螺旋结构之形成——以“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加以观察[J];肇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向祖强;;创造力本质的再认识[J];大众心理学;2004年07期
7 俞国良;论个性与创造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戴则林,王永寿,姜庭海,阮成全;创造力的思维体系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1994年06期
9 刘时勇,扶桑;论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5期
10 戴中伟;;论美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双凫;;创造精神是价值工程的生命源泉[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2 王昭;隋雪;任延涛;;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陈家吉;;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4 高歌;侯玉波;;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评价及其与思维方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付秀君;张景焕;刘桂荣;;班级创新气氛对创造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桑标;俞佳;;正常与多动儿童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程黎;施建农;刘正奎;;儿童与成人智力与创造力的内隐认知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赵维燕;张景焕;;大学生专业知识,思维风格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钱美华;申继亮;王立娜;;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结构和量表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鲍齐新;;培养自信心 提高创造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霍金斯;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原材料[N];北京日报;2006年
2 记者 江山;创造力:活力无锡的“充电器”[N];无锡日报;2006年
3 白晋芳;培养幼儿的创造力[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4 王海青;企业文化管理亦需要输入情感[N];经理日报;2006年
5 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客座教授 孙景华;为效率,还是为创造[N];新华日报;2008年
6 王孝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N];解放军报;2003年
7 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广昌;做有创造力的产业整合者[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陆畅 胡兴平;标准化:激发员工创造力[N];国家电网报;2009年
9 李日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10 ;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N];广州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俊伟;中医思维模式及其在当代的演变[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许兴宝;文化视域中的宋词意象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薛玉品;个人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廖瑞聪;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意模式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徐月英;《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李明;“医者意也”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色彩:灵动绝妙的意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万里;论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丁玲;“扬州八怪”之怪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庸[D];西南大学;2006年
4 黄瑾;高职女生成就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兰岚;大学生幽默特质与创造力特质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冬梅;对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段碧花;创造性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中学生创造性人格量表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晓琳;试论音乐教学中即兴活动的意义及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6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5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