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派角度论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选择
本文选题:归化 + 异化 ; 参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对两种翻译策略的称谓。当 今世界文化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文化交流形式之一的翻译实际是一 种文化交融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 ,在文化交融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灵活得当地运用,就能消除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障碍,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在翻译研究领域首先将这两个词语作为术语使用的是美国翻译学者 Lawrence Venuti。按照 Schuttleworth 和Cowie 编写的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中给出的定义,归化指: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尽可能减弱译语读者对外语语篇的生疏 感的翻译策略;异化则指刻意打破目的语的行文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特色的翻译策 略。Venuti 十分强调翻译活动受特定社会文化价值驱动的特质。在他看来,翻译活动不是单纯的语言操作,而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对英国和美国的文学翻译作品出版现状进行分析后,他得出结论,认为以英语为目的语、以英美读者为服务对象的翻译作品,归化翻译占 绝对主导地位,以至造成翻译中的“种族中心主义”,即使原文依从于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因此他极力主张异化翻译原则,提倡所谓不通顺的译文,以突出原文的异域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质,防止被目的语的规范所吞噬。 Venuti 的观点在翻译界颇受关注,也受到一些批评 。Venuti 本人也意识到 ,异化翻译只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概念。完全的和绝对的异化是不可能的。异化中总会有归化,因为译文总是要在译语文化氛围中被阅读和评判的。 VentJti的翻译思想可追溯到1813年德国神学家和翻译家Sctlleiermacher,他认为 翻泽有两种,一种是将原文作者拉向译文读者,另一种是将译文读者拉向原文作者。这前一 种就相当于归化,后一种就是异化。 我国的翻泽传统中没有归化和异化的提法,将这两个词作为术语用于翻译恐怕还是近年来引介西方翻译理的结果。但这不是说我国就没有类似的翻译思想。白周代出现翻泽活动 以来的意译利直译之争就是这种翻泽思想的体现。不同的是,意译利直译的提山是针对翻译操作的语言层面的。但实际上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很难截然分开,所以将我国固有翻译传统中的这两个术语放住当今国际翻译研究背景下审视 ,可以说 ,它们的含义和归化/异化人
[Abstract]:Domesticati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Foreignization) are the titles of the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s in today's world is complex, cultural exchang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equent. Translation, as one of the form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ctually a cultural blend. As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blending. If the local application is flexible, the barriers between the source cultur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can be removed and the cultural exchange can be promoted.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awrence Venutil, an American translator, first uses these two terms as terms.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given in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written by Schuttleworth and Cowie,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adopts a transparent and fluent style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readers' familiarity with the foreign text; Alienation refers t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at deliberately break the norm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retain some exotic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text. Venuti emphasizes that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driven by specific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In his opinion, translation is not a simple language operation, but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tivity. After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e concludes that domesticated translation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s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British and American readers as the target. Thu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ethnocentrism", even if the original adhere to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refore, he strongly advocates the principle of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and the so-called irregular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foreign language styl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prevent it from being engulfed by the norm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Venuti's point of view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and has also been criticized. Venuti himself realized that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is only a subjective and relative concept. Complete and absolute alienation is impossible. There is always domestication in alienation, because the target text is always read and judged in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VentJti's translation ideas can be traced back to 1813 German theologian and translator Sctlleiermacher.He thinks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ranslation, one is to draw the original author to the target reader, the other is to draw the target reader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e former is equivalent to naturalization, the latter is alienation. There is no reference to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tradition of our country. The use of these two terms as terms in translation is probably the result of introducing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recent years. But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there is no similar translation thought in China. The dispute of free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white Zhou Dynasty is the embodiment of this kind of translation though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is aimed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of translation operation. But in fact, it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 linguistic level from the cultural level, so if we put the two terms in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radi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today, we can say that their meanings and domestication / alienation people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静;;论归化、异化策略在谚语翻译中的运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王坤;;论张爱玲英译汉作品的翻译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陈婷;;浅析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学理论;2011年17期
4 高云薇;;中国英语与中国的特色词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胡澎;;归化和异化:外国电影的片名翻译[J];电影文学;2011年16期
6 谷宝祥;;日汉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曲夏瑾;柳应全;;浅谈欧美诗歌的诗律美及其汉译的一些看法[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8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陈晨;;习语英译的归化与异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夏天;;广告词翻译中的“等值效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谊;;《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熟语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的运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杜海燕;;浅析英语电影名称汉译策略——兼评大陆、香港及台湾的英语影名汉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琪;李荫榕;;论虚拟实践的异化及其根源[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红梅;;国内翻译界归化和异化研究十年(1997-2007):回顾与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胡敏文;;归化、异化策略的多元互补阐释[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唐发年;;试论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立成;;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异化与回归[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沈玉芳;;论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和行为的异化[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学芹;给“异化教育”降降温[N];科学导报;2005年
2 李青宜;社会的异化[N];学习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刘浪;异化的“奥数”[N];重庆日报;2002年
4 曹平;商业模式的异化:是耶非耶?[N];中国经营报;2005年
5 ;Linux异化[N];网络世界;2003年
6 记者 刘毅;“在职读研”的诱惑在哪里[N];石家庄日报;2005年
7 贺昕;低端路由器在异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王柏玲 本报实习生 钱钰;奥数培训异化说明了什么?[N];文汇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孙敏 陈娟;被异化了的奥数[N];桂林日报;2005年
10 沐润风(北京);警惕“死亡指标”的异化[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彭鹏;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异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3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郭巍;知识的问题与《亨利·亚当斯的教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曾林;论科技时代人类生存的困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邹晓霞;商业街道表层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9 蒋花;压抑的自我,异化的人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邓志伟;E.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伟华;从目的论看《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贺月娟;谚语翻译的异化与归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魏耀川;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钱玉莲;翻译情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侯丽枚;从归化、异化角度看李清照词的英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新梅;鲁迅短篇小说中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张萍;论《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D];苏州大学;2009年
8 陈春;接受美学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胡玲玲;汉语法律术语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徐文会;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语法律术语英译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6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9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