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民俗艺术研究的新视阈——以传播生态的视角
本文选题:民俗艺术 + 传播生态 ; 参考:《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04期
【摘要】:民俗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民俗艺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永葆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传播生态的角度切入对民俗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可拓展民俗艺术理论研究的视阈。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要立足于对民俗艺术生存状态与发展变迁的思考,将传播生态理论运用到民俗艺术各方面的分析中去,研究传播与民俗艺术间的共生、互动关系,进而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民俗艺术传播过程中的生态特色与魅力。这需要从研究对象及意义、研究现状的梳理、研究方法与视点、可行性分析四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Abstract]:The commun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folk ar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Only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can folk art always retain its lasting vitality and influence. It is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o cut into the study of folklore art from the angle of communication ecology. It is possible to exp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folklore art. The study of the spreading ecology of folk ar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the living stat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apply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ecology to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aspects of folk art, and study the symbiotic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folk art. Then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m in the process of folk art dissemination. This need to be discussed from four aspects: research object and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method and viewpoint, feasibility analysis.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陶思炎;;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发成;程波涛;;跨学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传播[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单永军;;民俗艺术传播研究刍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黄静华;;民俗艺术传承人的界说[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4 王伟;;消费时代的民俗艺术与产业化研究[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07期
5 韦晓娟;张洪春;;民俗生活视阈下民间纹饰的审美阐微[J];美与时代(上);2011年12期
6 吴衍发;徐子方;;常任侠与中国早期民俗艺术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03期
7 陶思炎;;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8 卢爱华;;民俗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关系辨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5期
9 常凤霞;;古代乡村民俗艺术概念厘清及其保护体系构建[J];农业考古;2011年01期
10 吴衍发;;常任侠中国早期民俗艺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天峰;;从电影艺术东西方解读的差异看艺术研究中的问题[J];美与时代;2006年12期
2 米玛洛桑;俄珠贡桑;;试析西藏和平解放以来 对藏族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2007年03期
3 ;我省首届艺术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揭晓[J];艺文论丛;1996年04期
4 李长波;;理论战线要继续清理“左”的影响——上海市哲学学会召开理事扩大会[J];学术月刊;1981年06期
5 胡天成;;也谈建立川剧剧种学[J];四川戏剧;1990年01期
6 ;《戏曲研究》川剧研究专辑出版[J];四川戏剧;1990年05期
7 黄兴章;;“我的根在中国”——记研究员蔡诗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2年03期
8 谭q煌;;关于建立地理科学体系的几点认识[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9 龙象;;智性的乐趣 关于卡勒《文学理论》的杂感[J];博览群书;1999年06期
10 袁秀萍;性别语言研究发展透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培元;;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理论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张晓芳;王宝光;蒋诚志;贺忠海;;激光光笔式三维坐标测量系统的理论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3 黄强;薛小杰;;西北水资源利用极限分析及临界调控理论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东辉;;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曲青山;;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秉安;;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王宗仁;;中医内科学理论研究对临床的影响[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昊;谭凯;;二氧化钛纳米管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王万良;;浅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与对策建议[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孙仁;章家骅;;三个物体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 努力促进河南戏曲事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十大热点问题[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马书铭;要加强军事后勤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4 作者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加强理论研究是提高队伍素质的捷径[N];检察日报;2005年
5 记者 李亚杰;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 大力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和宣传[N];人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罗静雯;强化反腐理论研究 服务“和谐重庆”建设[N];重庆日报;2006年
7 记者 王丽;四川:振兴理论研究 检校共建基地[N];检察日报;2007年
8 王晓明;破解市场难题充当行业“前哨”[N];期货日报;2005年
9 卫兴华(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阎民;美军加强理论研究新举措[N];解放军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朝杰;铁、钌、锇对氮活化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彭晓东;磁化等离子体中的微观不稳定性及湍流理论研究[D];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2002年
3 王端武;国家安全生产保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张坚;一些硼烷离子及其衍生物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领;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6 董静;痰湿体质基础研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探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松林;蒙药调和体素作用机理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解菊;类硅烯结构及反应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谭宏;中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祥彪;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房静;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李玉平;补肾益智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4 徐东;当前文化情境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典;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戴拥军;法律翻译:法律机制下的交际行为[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永利;德育叙事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周健;海河口清淤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汪全;国网公司总部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闻民勇;基于新课程的地理学习评价理论和实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4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0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