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文艺学界文化研究两大误区述评

发布时间:2018-05-14 22:12

  本文选题:文化研究 + 文艺学界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摘要】:文化研究在中国文艺学界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两大误区。其一,缺乏冷静而理性的姿态,显得浮躁,体现在研究姿态具有随意性和随机性、对热门话题、文化热点的"倾情"关注。其二,没有形成体系性的理论,实践成果不足。而未区分中西方语境的差异、缺乏冷静理智的姿态、中国文化研究理论的散乱化、碎片化、理论研究者与批评实践者的身份不统一等是导致两大误区存在的根本原因。只有认真梳理反思,才能确保文化研究的良性发展。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earch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circle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also two major misunderstandings. First, the lack of calm and rational posture, appear impetuous, reflected in the research posture with randomness and randomness, to hot topics, cultural hotspots of "love" attention. Second, there is no systematic theory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ntexts, the lack of calm and rational posture, the scattered and fragmented Chinese cultural research theory, the different identity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ers and the critical practitioners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leading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two misunderstandings. Only by carefully combing and introspecting, can we ensur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前文艺学界文化研究误区述评”的阶段性成果。编号:09SK009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盖生;文化研究批判:从辨析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关系开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4期

2 陶东风;;关于文化研究的答问[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璐;材料·观念·艺术语言[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时胜勋;;中西会通的学术旨趣与人生境界——论王岳川教授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学术思想[J];东方丛刊;2009年04期

3 王洪月;;新历史主义的后现代哲学观[J];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4 刘亚斌;;文艺学学科重建语境中的文化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杜娟;阐释的策略——当代文化理念的创新性建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朝晖;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人类学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龙潜;;批评家: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姜红;论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现象[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李家军;;走向实践文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10 吉咸乐;;有限的偏离——十七年历史小说的主题话语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德华;;试论屈骚精神及对当代的启示[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红生;社会心态论[D];武汉大学;2004年

3 金重建;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创作自觉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4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6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付丹;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三次转型看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孙慧;艾柯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博;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史玉华;怪诞背后的真[D];湘潭大学;2002年

3 周雅屏;试论近二十年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文化倾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孟涛;论十七年报告文学的叙事话语[D];青岛大学;2004年

5 李金花;魔幻笔锋 人间情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起政;论余华小说的叙述策略[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磊;民间孕育的精灵[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旭光;论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内涵与品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屈凯;20世纪西方文本意义的阐释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王东波;实验与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立刚;农民会不会被抛弃?[J];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04期

2 陆扬;利维斯主义与文化批判[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3 金惠敏;在虚构与想像中越界——[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访谈录[J];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4 盛宁;对“理论热”消退后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2年06期

5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J];战略与管理;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宁;;走出“文化研究”的困境[J];文艺研究;2011年07期

2 ;“喀什地域文化研究”喜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课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佐虹;;戏剧文化研究资讯[J];戏剧文学;2011年08期

4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征稿启事[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年00期

5 滕翠钦;;文学、文化研究和关系主义[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6 杨剑龙;蒋进国;;都市文化研究的学科建构和发展路径——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7 阿华·阿旺华丹;;“第二届康藏文化研究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8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征稿启事[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1年00期

9 ;《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出版[J];中国儿童文化;2009年00期

10 黄卓越;;由方法的角度而观文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世雄;;前言[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王纪人;;对“都市文化原理”编写的几点建议[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曾军;;都市文化研究:范式及其问题[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平;;船政文化研究的启迪[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6 卫逢祺;;文化研究工作是一种严肃认真的事情[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7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周立方;;松山Z阶嫖幕芯縸币猍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10 王晓明;;今日中国的文化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晓明;文学与文化的论争与叉合:“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艺报;2008年

2 张洪玉 胡美琳;加强抗联文化研究 建设白山人文强市[N];长白山日报;2008年

3 上海大学中文系 蔡翔;作为方法和视野的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记者 张敬波;宣城推进梅氏传统文化研究[N];安徽日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程荣东;专家为安陆李白文化研究支招[N];孝感日报;2010年

6 熊昌彪;《杏林文化研究丛书》首发[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记者 李欣瑶;兰大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成立[N];甘肃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龙卿;焦作姬氏文化研究期待破茧化蝶[N];焦作日报;2010年

9 华东理工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教授 居阅时;文化研究的尴尬与出路[N];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记者冯爱琴;学者聚焦u嵜裎幕芯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梦春;河州回族脚户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3 高慧;追寻现代性:李欧梵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刚;《故事新编》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杜传坤;荆棘路上的光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和磊;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子健;先唐禅让文化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余鑫;文化研究视角观照下的R.施特劳斯音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爱群;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龙新;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庄绪成;差异与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明明;论“两个转向”对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价值和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于静;伤痛与弥合:从文化角度解读《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成长[D];鲁东大学;2007年

8 薛稷;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7年

9 李n,

本文编号:1889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89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