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艺理论建构要有科学性

发布时间:2018-05-15 04:26

  本文选题:文艺理论研究 + 科学性 ; 参考:《文艺争鸣》2012年11期


【摘要】:正主持人:董学文近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受到学界的关注。有学者甚至认为,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由于受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等影响太深,完全以文艺批评来排斥、取代理论,以致把文艺理论研究逼到了"绝境"。不少研究者就此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看来,如何进一步认识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功能、价值和作用,如何分析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不足,已是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为了推
[Abstract]:Moderator: Dong Xuewen recently, China's literary theory research problems, academic attention. Some scholars even think tha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empiricism, pragmatism, positivism and so on, the study of literary and art theory in our country is completely rejected by literary criticism and replaced by theory, thus forcing the study of literary and art theory into a "desperate situation." Many researchers have also expressed their views on this. It seems that how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value and function of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and how to analyze many shortcoming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study of literary and art theory, is a realistic subject that needs us to deal with seriously. To push.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学文;李志宏;;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意识形式——兼析所谓“文艺学的第一原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高建平;;理论的理论品格与接地性[J];文艺争鸣;201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金永兵;[N];文艺报;2012年

2 金雅;[N];文艺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陈诚;;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反思精神——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董学文;;“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金永兵;邓韵娜;;新时期30年我国文学理论流派的萌芽与雏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唐文吉;;“研究的研究”的形态与限度——评余三定《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并作引申[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陈诚;;范畴·谱系·历史——评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李万武;;为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击掌——评董学文著《文学理论学导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永刚;对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再认识[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孙洁;;《文艺学方法论》复旦版述评[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龙潜;高迎刚;;“文学理论学”的生成逻辑及其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张永刚;王炜;;文学: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性构成——关于文学本质界定的一种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李志宏;;新时期的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研究[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陈诚;;30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兰善兴;;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若干问题的分析[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迎刚;马一浮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兆前;范式转换: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志宏;新时期中国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史论[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包阿拉坦巴根;新时期蒙古文小说批评观念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海燕;拉康欲望理论视域中的《情人》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2 胡睿臻;“诗史”说理论特征浅探[D];兰州大学;2011年

3 铁英;新世纪蒙古文小说批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邱纯伟;新时期以来文艺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及启示[D];济南大学;2011年

6 秦咏梅;新时期文学审美本质论的提出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阳;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鲁飞;并置与矛盾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涛;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和立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元骧;论文艺的意识形态性[J];求是;2005年15期

3 谭好哲;论文艺意识形态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潘必新;;意识形态与艺术的特征——兼与栾昌大、董学文同志商榷[J];文学评论;1990年06期

5 童庆炳;;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意义[J];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6 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J];学术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骧;关于文艺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03期

2 蓝蔚;深化理论研究 提高评论品格 促进创作繁荣[J];文艺研究;1997年05期

3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柳鸣九;;辞别伯乐而未归——回忆并思考蔡仪[J];新文学史料;2008年03期

5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未来前景[J];学习与探索;2009年02期

6 陈刚;邵莉媛;;文艺理论的扩容致用与普及[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杨丁友;;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张利群教授的《文艺制度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蔡欢江;;论王元骧文艺理论研究中的辩证思维[J];作家;2011年06期

9 万忱;;理论要创新,方法要改革——全国高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在桂林召开四届年会[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3期

10 刘智跃;;精神分析文论在当代的翻译传播[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张永刚;;由“意识形态”问题所展示的文学理论姿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突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马驰;对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丁国旗;2009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状况[N];文艺报;2010年

4 王元骧 赵建逊;理论偏见是怎样形成的[N];文艺报;2003年

5 陈圣来;做大做强国际艺术节品牌[N];文汇报;2006年

6 吉首大学中文系 刘晗;为中国文艺理论的学术创新号脉[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陈瑞林;文艺理论的同位横移[N];文艺报;2000年

8 景国劲;艺术文化学的当代特质[N];文艺报;2007年

9 河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韩宇宏;新理论建构之前[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简德彬;文化创新:踏着时代的鼓点前进[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3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祥;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回眸[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李晓菲;论钱钟书“化境说”的科学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漪澜;张力化的处境与处境中的张力[D];南昌大学;2007年

4 杨萍;论文学翻译的科学性—从文体学的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文飞;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蒋文;生态危机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学;2007年

7 张铎;论戏剧翻译描写性研究的外部过程取向[D];清华大学;2007年

8 陈曦;文学翻译中的风格对等[D];外交学院;2008年

9 郭瑞芬;顺应理论观照下对词这一文学体裁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谢龙新;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90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90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